父母注意自己的这几个行为,宝宝未来不简单

作者:月叔说 04-19阅读:1133次

孩子是父母的反射体,父母的行为举止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家长和家中的老人应避免以下的行为,这些日常习惯可能会直接祸害你的孩子。

1、做孩子的代“言”人

偶尔会看到一个情景,家长带着孩子玩,难免会和其他人聊起来,别人问“宝贝,你今天去哪里玩了呀。”然后家长(老人)就说我们去XX玩了。别人又问:“你今天玩了什么啊?”家长(老人)说:“我们见到了XX。”再举个栗子:有些孩子习惯帮忙做家务,家里老人总是会担心孩子不小心会摔倒或不小心受伤,一般都是直接从孩子手里把东西拿过来。STOP!快快停止这些行为,这样直接减少了孩子自己的动手能力,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孩子从喜欢模仿大人开始就已有了意识,如果你给孩子“代言”,这样对孩子的语言和动作协调能力造成严重破坏,影响深远。

2、你的行为限制了孩子的想象

家长(老人)最担心孩子受伤,到了孩子一岁半会跑会跳了,趁家长一个不留神,孩子一溜烟就不见了。于是家长(老人)就害怕:把孩子控制在眼前自己能看得见的地方不能乱动,有些干脆抱着。是的,孩子一岁半以后就想小猴子一样跳上跳下,一个没看好就会摔倒受伤,而且也产生很多悲剧。但是建议家长可以把手上的活放一放,如果孩子玩可以先陪伴孩子玩一下,或是把孩子放在身边能看到的地方玩。经常限制孩子的活动会导致怎样的情况?如果是孩子正处于探索期,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动脚行动一味控制行动的话,孩子就会依赖大人,甚至连走路这样的动作也不愿意走了。再者,孩子会逐渐形成一个意识“不敢做”,害怕面对困难,遇到危险反应慢等问题,这样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胆小。

3、强迫式喂养,强行打断

有老人家的家庭里,一般都会有一个潜在意识,孩子要吃得白白胖胖才是健康,于是老人总是想方设法的希望孩子吃得多吃得饱,所以会不停地喂孩子吃东西,孩子一天到晚嘴不停,甚至有时候还追在身后一定要把XX吃完为止。更甚是见过一些孩子要逗要哄的,不是用零食利诱就是各种鬼脸逗笑。其实孩子自己知道什么是饱,如果排除了身体不适,如果孩子不想吃东西就是真的饱了,而上面的那种说法还容易造成孩子吃零食和习惯看电视才吃饭的坏习惯。强行打断孩子的注意力也不行,有时候孩子会安静的待在一处玩,玩得很入神,叫也不听,和TA说话也不理。有的家长会打断,例如“先喝口水”、“先吃口饭”、“先擦擦脸“诸如此类打断孩子专心的事情,这种行为千万不要,孩子专注于一件事情是非常好的,因为孩子在钻研,在思考和探索,强行打断会令到孩子以后精神注意力不集中。作者的侄女就是一个反面教材,唉!

4、摔倒就“骂街”

孩子探索期总是会摸爬滚打,一分钟都看不住。撞到什么家具或者受伤了,难免会大哭。这个时候家长(老人)就坐不住了,赶紧将大哭的孩子抱起来,还对着“元凶”家具嘴里骂骂咧咧的“打它,它不乖,撞到宝宝,我们打它”摔倒,打!撞到,打!受伤,打!快快停止,不要再“骂街”了,这样是祸害宝宝的行为?别不信,孩子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每一次的摔倒和受伤都是孩子认识利害关系的重要时刻,这样教导孩子会使孩子分不清是非,慢慢长大后就不会认为这是自己造成的错误,往往会对自己的造成的后果找借口,推卸责任,认为自己没错都是别人的错。这样教导出来的孩子,别说会自我总结和反省过错了,日后将变得蛮横无理,自欺欺人。还有,有的家长总是会第一时间责备另一个家长没看好孩子,这样也是不可以的。遇到这种事情要耐心地开导孩子“这是因为你自己不小心,不是别人造成的,下次要小心哦。”

育儿是一场修行,孩子对事对人的态度和三观,父母应该时常自查,不要因为你的行为,祸害了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