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作为父母,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孩子说出一下特别违心的话。有时候是谦虚,有时候是训斥,有时候则是抱怨。这些话大多比较难听,可能身为父母的我们说完就会忘记,但是作为孩子,他或许没那么容易忘记。
“学习也就那样,都不指望他以后能干嘛。”
“我家根本不是学习的料,学都白上了。”
“考试前,我考他时,啥都能记住,结果一考试啥都忘了,你说这是什么脑子啊!”
这是王女士和别的妈妈们聊天时,经常随口说出的一些自谦的话,在王女士看来,自己家小孩有多好,自己知道就行了,出门还是要谦虚点的。但这些话被身边的孩子听到后,他被引入了一种误区:原来妈妈是这么看我的,自己原来这么差,渐渐的孩子不仅事越来越胆小,还可能总说“我就是不行”这样的话。
“不知道学习,就想着玩,玩就能考上大学吗?”
“放学后半小时内必须到家,哪都不准去!”
“周末再疯玩,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事后的责骂更是一种完全没有必要的做法。孩子本身在此次事情中已经对自己的失误会感到懊恼,这时候你再给他们一些压力、打击的话,笼罩在他们心中的阴影会更加挥之不去,随后他们还很有可能采取极端的做法来回应你的这种责骂。
“你怎么这么不懂事?见了叔叔阿姨也不知道喊人?”
“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事都不会!”
“你就跟XXX一样,一点出息都没有”
这种标签暗示是教育中经常会出现的错误暗示,父母一生气就会说孩子是笨蛋,不懂事,胆小,和谁谁谁一样。长期听到这些词,孩子就会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引起的,故称为"标签效应"。
小小人听故事,睡前故事,儿童故事,美德故事,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每天免费更新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xiaoxiaorengu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