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孩子。在孩子刚刚出生时,我们大多希望他一辈子幸福、快乐、健康、平安就好了。可是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当他开始步入幼儿园,父母的焦虑和输不起的心态,便让我们的期望里添加了许多比较的成分。于是,我们看到了不爱学习的孩子、不会交往的孩子、不敢表达的孩子,甚至是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孩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家长们都应该反思,我们到底希望孩子成长为怎样的人?
当英雄,还是为英雄鼓掌?
鼓励孩子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
2011年,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写过一篇文章,叫《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这只是一个朴素的小故事,却一帖红遍大江南北,撼动了两岸千万读者的心灵。
故事的主人公是作者12岁的女儿,因为每次考试都排23名,同学们管她叫“23号”。她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中等生,成绩平平,无甚特长。当人们问起她将来想干什么,她说:“长大后,我的第一志愿是当幼儿园老师,领着孩子们唱歌跳舞、做游戏。第二志愿是做妈妈,穿着印有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里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
这样一个小姑娘注定没法在人群中表现抢眼。每次亲友聚会、结伴野餐,她都开心地坐在人群里,看着“小明星”们的才艺秀。同时,忙着为弟弟妹妹盛汤揩嘴,忙着照看食物,忙着想办法调节纠纷,忙着做出小玩意儿逗孩子们开心。
后来一次期中考试,作者从女儿班主任那里得知了一件稀奇事。
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里的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除女儿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女儿的名字。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班主任还说,很多同学建议,由她来担任班长。
作者开女儿的玩笑,恭喜她要当英雄了,没想到女儿却认真地回答:“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多少人被这个不想成为英雄的女孩打动了。她平凡的只是成绩,却具备了一项最根本的能力——幸福力。长大后,她一定会成为贤淑的妻子,温柔的母亲,甚至,热心的同事,和善的邻居。在那些漫长的岁月里,她都能安然地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就好,身为父母,还想为孩子祈求怎样更好的未来呢?
培养幸福力
引导孩子:如何看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面对逆境
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公开课——《幸福课》,表明了人们对幸福的渴望与追逐;央视发起的全国性“幸福调查”,也反映了人们在这个问题上的困惑。
在养育孩子时,我们也常常思索:
什么能力可以让孩子从容应对生活的意外,在将来处理好事业、爱情、家庭之间的关系?
什么能力可以让孩子在竞争的成与败中,仍然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什么能力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内心的喜悦和宁静,安心地做自己,而不是去追逐按世俗的标准界定的成功?
2010年,积极心理学提出了“幸福力”的概念。它告诉我们,幸福不仅是一种感觉,更是一种能力,它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幸福力是一种让自己幸福,并将快乐传递给他人的能力,它常常表现为如何看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面对逆境。
那么,提升孩子的幸福力,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1 以积极肯定的态度看待自己
相信自己,才会有直面一切的勇气。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你可以这样做:
鼓励孩子尝试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具有好奇心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家长可以在确保孩子安全的情况下,引导他们去尝试或探索身边的各种事物。例如,孩子在三四岁时喜欢玩水,就让他们自己洗小手绢、给娃娃玩具洗澡、洗刷各种塑料玩具等等,做这些事既满足孩子玩水的兴趣,又给他们带来欢乐,而且事情成功之后也会使孩子相信自己的动手能力,为建立自信打下基础。
及时肯定和赞扬孩子的良好行为。人的自信需要外界的认同和赞赏,孩子正处于自信形成的过程中,更离不开成人的肯定和赞扬。有一位母亲带着5岁的男孩乘公共汽车,上车坐了一段路程后,一位年迈的老婆婆上车了,母亲起身让座,并对男孩说:“来,小大人,站一会儿,看看能不能坚持住。”小男孩高高兴兴地站在座椅旁,并认真地扶着座椅不让自己摔倒。这样,孩子由于做成了一件小事而受到赞赏,他就会更乐意去做更多的事,接受更多的挑战,以获得更多的肯定和成功的喜悦,其自信也随之强化。
有意识地让孩子承担一些责任。不少家长常因为孩子年幼而代他们做许多事,穿衣穿鞋、收拾玩具,各种小事统统包办。这样一来,孩子就缺乏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自信也就很难建立起来。对此,家长不妨视孩子能力的大小有意识地让他们承担一些责任,如让孩子动手收拾玩具、书包及文具,让孩子铺床叠被,让他们洗洗简单的碗筷,这样做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能力,还可使他们从中得到自信,知道有许多事情“我能做好”、“我有能力”。
2 以真诚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
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让孩子生活在充满爱的氛围之中。但是,与人相处时所产生的幸福感,不在于索取,而在于给予。看到别人因为自己的行为而感到快乐,那种价值感和成就感是难以言喻的。
鼓励孩子分享与付出。分享零食、分享玩具,对于刚刚建立物权观念的孩子来说是很难的。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小气而惩罚他,你可以教孩子一些协作性的游戏,让分享变得好玩。在这些游戏中,一起玩的小朋友需要通过合作,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比如,大家一起玩拼图,轮流往拼版上放拼图块。其他可以一起做的事还包括:整理房间、种花、给宠物洗澡等等。你还可以时不时给宝宝一些东西,让他去和小伙伴分享。比如,带一种特别的零食,或一本贴纸,到幼儿园去和小朋友们分享。
常常表达赞美和感激。这件事情经常被人忽略,却是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点。爸爸妈妈可以通过亲身示范来引起孩子效仿的兴趣。在孩子努力做某件事情时,经常来点关于细节的赞美,不仅能给孩子以鼓励,还能启发孩子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
3 以乐观坚强的态度面对逆境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遭遇各种小麻烦、不如意:幼儿园中没有得到奖励;期待的演出没有选中自己……当孩子面临挫折,学会接受逆境并调整状态,是一个幸福的人必备的心理素质。
父母不妨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告诉孩子任何事都可能有不理想的结局,这一次失败了,还有下一次,只要经过自己的努力,成功一定会属于他。还可以借用榜样的力量,启发孩子保持乐观,面对问题时不惊慌,努力寻求解决的办法。
孩子的幸福力是一切力量的源泉!一个具有个人幸福力的孩子,与他人相处也更加容易,情商也更高。日常生活中,若妈妈能够充分接纳孩子,就足以让孩子从内心生发出个人幸福力。《孩子幸福必须从小培养这16种能力》精品课程,共计18节,两大模块,为您开启孩子幸福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