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蒙琪琪
来源:爸妈精读(shenduwenhua)
朋友晓晓的女儿才8岁,刚刚上一年级。
但母女俩已经过上了一有空就奔波于各种补习班的忙碌日子,英语、画画、乐器补等习班已经算是常见的了,听说同事孩子在上珠算课,第二天就赶紧也为自家孩子报了一个。
有时候我都为小家伙觉得累,本应该充满快乐的童年,一点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都没有。
于是我问晓晓,孩子才这么小,学这些东西真的有用吗?
晓晓一本正经地说:
说到底,还是比较惹的祸。而比较心态背后藏着的是一颗焦躁的心,也是一种对自己的隐忧。
与其说怕自己教出的孩子不如别人,还不如说怕自己被别人比下去。
这种担忧其实在孩子出生前往往就已经隐藏在晓晓心里了,只是有了孩子之后,更为明显。
晓晓一直都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在意自己是不是事事都能走在同行人的前列。
- 过分在意的深层次原因其实是不自信,这种不自信表现在育儿上就成了对孩子施压,以求得心理安慰。
娜娜是我在健身房里认识的朋友,她与晓晓截然不同,平时一有时间娜娜就会去健身,把自己的空余时间排的满满当当。
当其他宝妈聊起今天又陪孩子上什么补习班的时候,她说的最多的却是今天陪孩子去哪玩了,带她见识了什么新鲜的事物。
她的育儿态度让人觉得自然又自信,完全不需要各种培训班去催促孩子快跑,也不需要华丽的证书赞誉去证明什么,就好像对自己身材那般自信一样,不骄不躁地陪着孩子成长。
真正好的父母是什么样的?
心理医生吴月波参加《我是演说家》节目时,曾这样说过:
莫言说:“父母仅仅会爱并不及格,因为母鸡也会爱,何况是真挚的爱的另一面往往是最苛虐的酷政,父母必须接受训练,具有相当的质量才行。”
质量的保证就是对自己永不松懈的要求。
那些成功的父母永远都在往前走,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格局。
他们明白,有了孩子之后,已经不再是为自己而战,身后还有需要他们保护的孩子。只有积极向上的姿态,才能指引孩子更好的未来。
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大多数人第一次做父母,也都是从模仿开始的。
我们教育自己孩子的方式,有80%都是从自己父母那学来的,自己父母的教育方式是最普遍、最原始的育儿模板。
对于现在的父母来说,好的育儿经验触手可得,只要自己是有心人,愿意花时间和心思去学习,都能有所受益。
就拿我的爸妈来说,他们原先对弟弟的态度属于放养,不听话的时候才会说上几句,平时的关心却少之又少。
这样缺爱又缺技巧的教育方式,终于让在弟弟叛逆期的时候爆发了,他成绩直线下滑,性格也变得少言寡语。
直到老师找到爸妈,他们才意识到之前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
按理说,爸妈已经是有教育经验的父母了,但是他们仍然需要不断学习才能成为好父亲和好母亲。因为对于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年代,教育方式是需要不断进步更新的。
从那以后,妈妈开始注意自己对弟弟说话的语气和态度,爸爸也尽量做到尊重、支持和理解。
平时妈妈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各种育儿的书籍、公众号和电视节目。
经过一年的调整,爸妈与弟弟的相处方式改变了很多,弟弟也变得开朗起来,学习状态渐入正轨。
这是真实发生在我身边的,通过学习变得更好的父母和孩子的例子。
- 学做父母这件事,回报率其实是很高的,在亲子关系的互动中,一个正向的小小改变如果持续做,就会产生很大的效果。
同样,如果是不好的相处模式,可能只要几次就会将亲子关系推至冰点。
但只要你在学习中,始终保持一颗敏感的心,常以审视的态度看待自己和孩子的关系,那么错误将会被及时纠正,好的做法也会被继续坚持。
这样,才会有越来越好的孩子和越来越好的父母。
不管生没生孩子,说到底你还是你。
别说孩子占据了你大量的学习时间,如果没有孩子,生活中一定还有其他很多令人烦神的事情,加起来并不比带孩子好到哪去。
孩子的降临,并不意味着从此你和他不可分割的捆绑在一起,只要父母不人为地捆绑,你还是你,他还是他。
成为父母后,不要忘了自己曾经也是孩子。这样换位思考,才会将同理心融入到育儿的点滴中。
不要再将自己曾经受过的伤在孩子身上重演,而试着对孩子那些美好的小愿望多给些尝试的空间。
如何成为好父母,这个课题值得每一个人学习,教育的本质是一场自我修行,成长之后你会更加珍惜自己的父母,也会明白到底如何陪伴孩子。
作者简介:蒙琪琪,富书签约作者,90后,走在成熟的路上,却有一颗不愿世故的心,时而热血少年,却也有安静文艺的独自时光。努力尝试,跟随内心,不断实现生命的价值与厚度,坚信用最美的心活出自己绚烂的四季。本文首发爸妈精读。(ID:sshenduwenhua)原文标题:《真正好的父母是什么样的?》。转载已获授权。
编辑:王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