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知识和干货富养妈妈
陪你和孩子一起成长
作者|锵锵匠
“陪着≠陪伴。”
1
女儿生病了,身体不舒服,就变得比平时更粘人。我陪着她的时候,用像是戒毒瘾一样的意志力强迫自己不看电脑、不碰手机,等她睡了才去处理工作信息。
那天晚上给她讲完故事,她突然搂着我的脖子说:“妈妈,你这样陪着我真好。”
想起每天忙公号,似乎有阵子没这样心无牵挂地陪她了,心里一阵愧疚。
你会陪孩子吗?
大概被问到这个问题的大多数父母,都会本能地甩回一句:当然会。
但是,把很多爸妈陪孩子的情景拍出来,却越看越扎心。
他想和你分享自己的作品时,你打着电话说:“听话,自己玩。”
她想让你完成积木房子的最后一块,你头也不抬,一不小心撞倒了它。
她想让你看她滑梯滑得有多棒,你在忙着和人聊天。
他说爸爸陪我一起玩的时候,你盯着电脑挡住他的手:“别闹。”
他在哭、在闹、饿了累了,你哄着他,却迟迟不肯放下手里的手机。
“爸爸,我想变成你的手机。”
“为什么?”
“因为你只爱手机,不爱我。”
看上去,我似乎一直在你身边陪着。看上去,我这样陪着就已经够了。
就好像,我总以为,你偶然的小情绪,不用放在心上。总以为你还小,察觉不到我对你的敷衍。总以为你一个人,就可以玩的开心。
直到你,在我们的“以为”中,渐渐长大,习惯孤独。
有多少爸爸妈妈已经想不起,上次“陪孩子”的时候,孩子在我们身边都做了什么。
2
觉得扎心,是因为我们都是捧着手机在陪孩子的父母啊。
孩子捧着iPad看动画片,大人捧着手机上网,坐在孩子身边却隐形的父母,可不就是我们自己吗。
自从做了公号妈妈,每天的日常就是看新闻找热点,反复讨论选题,随时随地观察点击量,熬夜写稿子是家常便饭,不分黑白刷手机是工作需要,也早就成了习惯。
遇到赶稿子,不得不把孩子扔进洗澡盆或是玩具堆的时候,心里会很愧疚,带孩子出去玩,却忙着在手机上噼里啪啦地给公号朋友解决难题时,也会觉得自己不负责。
对于孩她爹的抱怨,可以甩一句“老娘在工作”怼回去,可面对孩子“妈妈你怎么总是捧着手机”的问题,却没法用一句话解释清楚。
隐形父母最大的误解,是把“陪着”当成了“陪伴”。
曾和一个年轻妈妈吃饭,知道她会带孩子一起,特意找了个有游乐区的餐厅。
饭前,她4岁的儿子一次次跑过来举着玩具给她看,她摆弄着手机,忙着给孩子下单买衣服,每次都敷衍地说,“好啊好啊,你去玩吧,妈妈正给你选衣服呢。”
菜上来了,她抱起儿子自拍了好多照片,拍完,把孩子放在一边说“快吃吧,别凉了”,低头打开P图软件。
饭毕,看她新发的朋友圈,P过的图片很美,配的话却有点刺眼:周末什么都不做,好好陪儿子。
常听有些爸妈骄傲地说:“我家孩子从小不用陪,自己玩得就挺好。”可到底是孩子真的不需要陪伴,还是我们忽略了他需要陪的信号呢——
他突然闹别扭,因为察觉到你的漠视;
他莫名其妙发脾气,因为只有那样才能吸引你的注意;
他哭闹不讲理,只是为了更亲近你。
另很多父母欲罢不能的,大概就是一边感慨“再不陪孩子就长大了”,一边转过头去刷手机,舍得给孩子买最昂贵的玩具和衣服,却舍不得为孩子撂下一分钟的手机。
3
老辈人总爱说:孩子怎么样都会长大。
可我们也是看了那么多原生家庭的故事才知道,父母和家庭给孩子的伤痕,是怎样藏在看不见的地方,旷日持久地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罗是我发小,爸爸是三班倒的铁路司机,一个月见不上几次,妈妈是我们那里一所医院的护士。她漫长的幼年,都是在护士站里度过的。每天,妈妈都会被一个又一个病号叫走,几乎没时间看她几眼,大多数时候,她一个人在屋子里发呆。
除了偶然给她送点零食的小护士,人来人往的护士站里没有人知道,这个发呆的小女孩有多孤独。
有一次,罗的腿摔在一个碎掉的消毒液瓶子上,膝盖上扎了好几块玻璃碴,妈妈给她清理伤口,打破伤风针,在护士站陪了她一天。罗说,伤口很疼,但是她心里特别高兴。
5岁后,她搬去姥姥家常住,妈妈每次送她,都会偷偷走掉,她总是在睡觉、尿尿甚至盛一碗饭回来时,妈妈就不见了。
罗说,因为时常惴惴不安,她从小敏感,脾气暴躁,总会莫名其妙闹情绪,一点儿都不讨大人们喜欢。而陪伴太少的妈妈,是她很长一段时间里的惶恐,甚至直到成年,她还会反复做一个噩梦:妈妈不见了。
罗并不是个例。在幼年没有得到真正陪伴的孩子,大多会更敏感,易怒,缺少安全感。
4
按照“听说过很多道理,却依然带不好这个娃”的普遍规律,很多爸妈不是不想好好陪娃,是实在精力有限,陪不动。
就像公号后台一位朋友的留言:“白天赚钱养家养房,晚上做饭洗碗收拾家,累到不想说话,还要寸步不离陪着孩子,谁有那精力?”
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但凡职场女性,哪怕工种最轻松的那种,如何平衡工作、家务、陪孩子,也是个难题。作为非专家,我只能从自己陪娃的经验里总结几点:
当你陪伴孩子的时候,要有参与感。
做游戏、玩玩具、读书、讲故事,或是分享幼儿园和学校的事情,最好的体验是“共同”和“呼应”,这种体验不光孩子需要有,你也需要有。
当你需要忙碌一会儿或离开一下,可以明确告诉孩子你要做什么。
“妈妈现在要去做XX事情,你需要自己先玩一下,我大概XX后就会回来。”明确的托付会让孩子有安全感,当他知道你没有陪在他身边的时候到底在做些什么,他的不安和烦躁会少很多。
当你很累、很烦、没心情时,不用强迫自己陪伴。
称职的妈妈很容易对自己的偷懒有负罪感,其实完全不必。告诉孩子“妈妈今天很累/不舒服/工作没完成,不能陪你,明天我就会有时间陪你了”,这样,要比坐在孩子身边却没精打采忙自己的事要好得多。
所谓高质量陪伴,不是无时不刻形影不离牺牲自我地守着孩子,而是当你在孩子身边时,和他有真正的呼应与互动。
别问我啥是“真正的的呼应与互动”,最简单的一条标准——请看着孩子的眼睛同孩子交谈。
最后,对于和我一样生活和工作很难分界的“全职妈妈”,我有一个划格子陪伴法跟大家分享。
你可以把一天的时间划分成若干个“格子”,每个格子专门用于做一件事:属于陪伴孩子的“格子”,不做自己的事,用来处理家务或者自己的事情,有专门的“格子”时间。
孩子黏着我们要陪要抱的时光,其实比我们想象中要短暂得多,而且不可逆行。对孩子来说,再昂贵的玩具也比不上“和我一起玩”。
作者简介
锵锵匠,职业媒体人,一枚健康活泼的元气妇女,写写有意思的文字,看看不一样的电影,带你在声色影像里看真实人生,微信公众号锵锵匠(QiangQiang_Jiang),欢迎关注。本文原标题《我们这一届父母:舍得给孩子花钱,舍不得给孩子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