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老二出生后,我时不时地会看老大“不大顺眼”。
比如出个门,抱上小的就能走,但是大的呢,一会儿想拿绘本、一会儿又要带上玩具,恨不能出去吃顿饭都像去参加皇室晚宴,而且她还很可能不想去。
小的哭吧,基本都是饿了尿了之类的,需求很容易被满足;大的呢,基本都是高级哭,比如提要求被拒绝、玩具玩不顺挫败了,还有很多时候,是不明原因的发泄,安抚起来很考验耐心,一不小心很容易变成批评。
那天,看着婆婆前一秒和小叶子严肃的谈规矩,后一秒立马变脸、灿烂的对着小鱼儿笑嘻嘻,我忽然觉察到,我们都挺“精分”的:
那种发自内心的、觉得小叶子“怎么那么可爱”的时刻,远远不及她小时候。好像现在,两个多月的小鱼儿连冲我们连笑几下、发出喃喃的哼哼声、甚至像这样哇哇哭,都能获得无条件的关爱与温柔。
这些全都是不经意间流露的,尽管心里念着、嘴上也说着要不偏不倚,但下意识的反应还是很真实,难怪不少二胎家庭,手足关系并没有期待中的那么好。
我琢磨着这是怎么一回事、该怎么改善,结果孩子给我上了一课。
周末,快4岁的小叶子主动说,她想去玩商场里的“拓展游戏”。
一般都是比较大的孩子在玩,而且看着很高,我自己的童年是没有玩过的,所以根本没期待小叶子能做到。
但没想到,小小的她很有兴致,先是挑战这个都是网子的项目,一格一格往上加;
跟着她去攀岩,到后面,竟然上了最高难度的这个项目!
我的反应是全程惊讶,和家人不停念叨,“小叶子太厉害了”、“啊,她竟然能抓住!”一时间,从一个“纠正官”,变成了“点赞官”,不是故意要激励孩子,而是那种发自内心的,觉得孩子特别棒,就像看到月子里的小鱼儿偶尔竟能抬头一样。
——思来想去,很大原因是,这一次,我对孩子的期待不一样。
《亲密关系》里有句话说道,“通往地狱之路,是用期望铺成的”,因为过度的期望,会把接纳、让人自由等充满爱意的感觉挡在门外,夫妻关系如是,工作关系如是,亲子关系也如是。
孩子其实只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在成长,是大人的期待,在不停为孩子的行为贴上各种标签:进步或者后退、聪明或者笨、天使或者恶魔。
很多时候,咱们不停的在学习各种具体的育儿方法,却发现问题层出不穷,但也许,合理管理期待值,很多难题好像也没那么难了,更重要的是,我们会更从容,孩子也能更放松。
怎么才能合理管理期待值呢?
1
谢绝比较
忘记从哪儿看到的一个段子,说老张单位年底分了20000奖金,他本来特别开心,结果一打听,有个新来的和自己分的一样多,而隔壁桌的同事竟然有30000,立马好事变坏事,明明拿了额外的一笔钱,却生气了一整晚。
养孩子处处都是比较,我在朋友圈发小鱼儿的照片,就经常有留言说,“你家咋养的这么白胖”、“为啥我家4个月了还没有要翻身的意思。”
我也一样,有的兴趣班并不想给孩子报,但同班孩子都在上,我也容易反思,是不是我的决定不大对。
想说比较心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需要觉察,很多比较只是来自我们自己内心的投射,比如别的孩子都报兴趣班,本质上不是孩子真的就要落后,而是我很怕亏欠孩子,而这并不是客观的参照物。
对待比较要有度,最好的方法是回到自己的初心和目标,往自己的目标走,就不会特别关注“别人家的孩子”了。
2
优势视角
正如看到下面这幅图,有些人会看到半杯水,有些人会看到半杯空,孩子身上也有两面,甚至有时他们的缺点,也正是他们的优点。
不止一个妈妈给我留言,提到担心孩子很内向,觉得在这个社会,好像孩子都要活蹦乱跳、特别有社交能力才更受欢迎,但其实,每种性格都有优势,比如有本书《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一本书都在讲内向有多好,还通过生理构造的研究,佐证内向的孩子其实内心世界更丰富、更热爱学习、更善于创造。
每当我们看到孩子的一些行为表现,又冒出负向想法时,不妨训练自己,能不能找到对应的优点、或者训练自己用正向的方式去表达:
负面——“这么简单的英文歌,教了很多遍了还是不会!”
正面——“对比之下,他学中文的确实还挺快的,孩子这方面的语言能力很不错。”
负面——“熊孩子脾气太爆了,总是不听话。”
正面——“这个孩子至少懂得抒发情绪,没有憋着。”
3
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
身高体重是否达标,不是看体型胖不胖,有生长曲线可以参考;
在家特别欢实、出门见到外人就扭扭捏捏,可能是陌生人焦虑,很正常;
一言不合就作闹、一点情绪自控力没有,是啊,孩子的情绪大脑,要到25岁才能发育完全。
……
卢梭在《爱弥尔》中这样写道: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我常常觉得,我们真的应该对孩子多些宽容,这并不是说要纵容孩子的各种行为,只是,先接纳、先合理预期,才能真正有耐心,去一点一点引导吧。
成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又孕育了一个小婴儿,也是给我一个机会去重新回顾养育老大的点滴。
想当初,看着孩子一步步get各种技能,她会坐、会爬、会走、会跑……每一步都有我的见证和掌声,那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更多看到的是孩子带来的烦恼和挑战呢?
——调整期待、合理预期,这条育儿升级打怪之路,风景可以很不错的:)
——END——
作者:吉吉。二宝妈,美国注册正面管教家长/学校讲师,前香港资深传媒人,现居深圳。追求细水长流,也爱勇猛精进,爱唱歌爱生活爱自我管理,愿与娃一起慢成长。
微信公众号:manchengzhang123
个人微信号:花时间:babyhours001
吉吉:mancz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