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再哭,妈妈就不要你了”,有多少家长在威胁式育儿

作者:布丁童学 11-17阅读:1833次

01

昨天下班回家走在路上,看到一个大约4岁的男孩在路边哇哇大哭,哭声不时引来周围人的关注。孩子妈为了让他停止哭泣,用手拍打在他身上,一边打一边责骂:“叫你哭,叫你哭,不准哭了!”

可是,越打孩子哭得越凶,然后蹲下一把抱住妈妈的腿。此时,妈妈显得有些不耐烦了,对孩子吼道:“不准哭,再哭妈妈就不要你了!”

眼看着语言上的“威胁”没有起到作用,妈妈一把松开了孩子的手,自顾自的大步往前走,或许是被妈妈的这个举动吓到了,孩子一边哭一边踉踉跄跄的跟在妈妈后面,生怕妈妈会消失不见。

往前走了几步,妈妈停了下来,小男孩追上了妈妈,把妈妈一把抱住。

妈妈接着对孩子说:“还哭不哭?要是继续哭妈妈就真的不要你了,不准哭了,听到没有!”

或许是真的害怕妈妈会丢了自己,孩子由号啕大哭变成了小声抽泣,看到孩子稍微安静了下来,妈妈抱着孩子离开了。

看到这一幕,心里莫名有点心疼这个小男孩,因为“妈妈不要你了”这句话真的很难听!

就好像我小的时候,每次犯了什么错,总会被爸爸关在门外思过。在门砰的一声被关上的那一瞬间,那种担心被抛弃,门再也不会打开的恐惧,至今回想起来还心有余悸。当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只要门打开,我什么都听你们的。

从那以后,最怕听到门被重重关上的声音,因为对我来说,那一声“砰”是最严厉的惩罚。

02

经常在生活中看到大人吼孩子的场景,很多家长常常是「哭声不停就大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你再哭,妈妈就不要你了!”

“你再不听话,就把你关在门外让大灰狼叼走!”

“你再不去写作业,晚上就不让你上床睡觉。”

其实,这些话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带有威胁的性质,甚至有讨价还价的嫌疑。

对很多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得到父母的爱、关注与赞美,是内心最大的心理需求,而孩子的很多行为也都是在朝着这样一个目标而努力。

当父母持续“以爱之名”行“要挟之实”,无意间就会给孩子传递一个信息:爸妈对我的爱是有条件的,只有当我满足他们的条件,成为他们认可的“好孩子”的时候,才能得到他们的爱。

渐渐地,孩子会逐渐形成一个习惯性的思维模式与行事模式,一切都为了讨好父母或其他人,而忽略了自我的发展。

在孩子小的时候,为了讨好父母,会做一些自己并不想做的事情。一旦父母因为某个事情不高兴了,内心会变得很恐慌,并将责任归咎到自己头上,渐渐地自我价值感匮乏。

而等到成年后,也会不自觉地将这种相处模式复制到其他人身上,把其他人当成潜意识中的“父母”。这样,即使对方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过分的要求,也不敢拒绝,反而逼迫自己去迎合对方。

03

表姐的闺女豆豆,从小就是一个活泼开朗但性格又很要强的小天使,前段时间小姑娘上小学了,因为有点调皮、爱贪玩,每次表姐叫她去写作业,她总是拖拖拉拉不肯去。

有一次,催豆豆去写作业,她又坐在沙发上一直磨蹭,这一次把表姐惹急了,对着豆豆吼道:“你再不去写作业,晚上就不准你上床睡觉”。可能是从来没有看到妈妈这么凶,小姑娘吓得赶紧从沙发上站起来,乖乖地写作业去了。

看到这一次发脾气挺管用的,似乎是尝到了甜头,表姐也越来越喜欢用这个套路应付小姑娘。不吃饭时,对她说,“不吃饭正好,这样还能节约不少粮食。”

有时候调皮不听话时,对她说:“要是再不听话,今天晚上就把你关在外面”。

表姐发现,每次只要孩子不听话或者比较难应付时,使用这种「威胁式育儿」,她总能变成那个父母眼中的“乖孩子”。

可是呢,过去那个活泼开朗,在我面前中喜欢叽叽喳喳甚至有点闹的豆豆不见了,现在每次见她都好像满腹心事,变得很乖很安静。

每个孩子天生就有一种维护家庭关系稳固的本能,即著名心理治疗师海灵格所说的「家庭中的救世主」。

当家长对孩子大吼大叫,甚至对孩子进行惩罚时,孩子会认为一定是自己做错了什么。而为了家庭的稳固,会自觉的去讨好大人,而过分的压抑自我。久而久之,表现出内向、敏感、不自信等特征。

长期在「威胁式育儿」下长大的孩子,就像德国经典绘本《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里的那只小企鹅。

它被父母的吼叫吓得魂飞魄散,内心充满恐惧与不安全感,虽然想张口说话,表达心声和需要,但又担心没有人听。

久而久之,只能以「不说话」来回避伤害。

04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了把最差的脾气和最糟糕的一面留给最熟悉和最亲密的人,然后用一句“我都是为了你好”来让自己心安理得。

事实上,在亲子关系中,我们更需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因为一旦放纵自己的情绪,对最亲的人说一句话往往比外人说十句话的杀伤力都强。

从前有个脾气很坏的男孩,每天都会发脾气。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让他每次发完脾气之后,就在屋里的一面墙上钉一枚。

第一天,男孩就在墙上钉了十几枚钉子,慢慢的,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也发现控制脾气实际上比钉钉子要容易得多。

终于有一天,他一根钉子都没有钉,他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父亲。

父亲说:“从今天开始,如果你一天都没发脾气,就可以拔掉一根钉子。”

就这样,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最后钉子全被拔光了。

此时,父亲带着男孩来到墙边,对他说:“儿子,现在你把钉子留在墙上的孔洞全部弄掉,恢复原样吧。”

男孩为难的说:“父亲,这是不可能的。”

父亲点点头说道:“墙上的孔洞无法恢复原样,心上的孔洞也一样,每一次你向别人发脾气、说一些狠话的时候,其实就像在别人的心里钉上一颗钉子。哪怕有一天钉子拔去了,但你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却就像这些孔洞一样,无论如何弥补都永远无法愈合了,你明白了吗?”

人活一世,想要不生气真的很难,我们不应该压抑自己的情绪,但至少我们可以试着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为人父母,我们可能永远不知道,自己一时气恼,吼出去的话会对小孩的身心造成多大的伤害。

家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正是因为爱,所以每句话都要好好说。

布丁童学:三个名校中文系辣妈,一起讲故事、聊育儿,倡导高效陪伴,在故事中育儿。希望用最真的声音,跟爸爸妈妈们一起陪伴孩子学习与成长(ID:bdtong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