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打这三个年龄段的孩子,再生气也别动手!影响孩子一生

作者:王琨老师 12-28阅读:4398次

有一句古话叫做:孩子不打不成器,不打不成才,一直流传至今。老一辈的人觉得孩子是要用打来教育的,可是现在很多人都听人说孩子不能打,打孩子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在各种“尊重孩子”“和孩子做朋友”“让孩子做主”等早期教育理念日益风行的今天,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说法已经没有太多的市场。

但是,很多家长同时也感到迷茫和困惑,难道对孩子就一点都动不得吗?任何时候也不能采取强力措施吗?在这里,我想提醒各位家长,以下3个阶段的孩子千万不要打。

01

三岁以内

有句老话说得好:“打哑巴孩子有罪!”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家长不可以动手打那些还没有学会说话的小孩。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即使打了孩子,孩子也不会记住。

其实这是很大的错误,孩子也是人,他同样有别人都会有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对于小孩子来说,更是根深蒂固。很多人都奇怪,在和幼年时期的养育人分开若干年后,孩子仍旧跟他们很亲近。

为什么?幼年时候的事情,可能他们早就想不起来了,可那种亲切的感觉,会深深埋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所以,你现在对待孩子的恶劣态度,也同样会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留有印记。

在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先不说有没有独立认知的能力,他们甚至对自己做了什么都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孩子的活动主要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主要是一系列因为吃、喝、拉、撒、睡带来的条件反射,是无意识的。

在这一阶段体罚孩子,不仅没有警示作用,还会让孩子对自身的行为感到疑惑,进而感到羞耻。

02

6岁以后尽量少打

一般而言,孩子6岁以后就应尽量减少体罚。6岁以后的孩子,多数已经进入学校了,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完善,自尊心也越来越强,已经是懂道理、明是非的年龄。

这时体罚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丧失成长所必须的成功体验,影响人格的健康发展,养成愤慨、消极、自卑的人格。在这一时期进行体罚,如果得不到良好的心理辅导,这种愤慨会伴随他们一生,并且在每一个适当的关口都跳出来侵扰他们的生活,为心灵蒙上一层阴影。

实际上,孩子的很多“捣乱”行为,都是因为他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甚至是因为父母行为的不当而引起的。只要耐心倾听孩子,找到行为背后隐藏的心理需求,并且恰当地满足这些需求,孩子就不会跟你捣乱了。

03

12岁以后不能打

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就像长了犄角的小马,既倔强又刺儿头。他们不想被家长过分呵护,难以忍受家长的管教,想独立,总是用家长不喜欢或不习惯的方式和家长说话、相处,处处顶撞。

青春期的孩子爱发脾气,易怒,不听话,并非故意和家长对着干,更多的原因是身体里的荷尔蒙在作祟。

面对这时期的孩子,打骂不会起到任何作用,他会感到这是对自己人格的严重践踏,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青春期的孩子,你越想控制,他们越是不屈;你越是打骂,他们越是叛逆。想控制他们像控制几岁的孩子一样,几乎是不可能的!

打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任何事情都要谨言慎行,如果孩子在这年龄段,就更加不可以打了,我们应该通过言语或事情的启示来告知孩子,这样是不对的,这样是错的,这样是不可以的,并告诉他应该如何去做。如果还不听可以使用其他惩罚方式替代,比如剥夺权利之类的。

俗话说:“小树不修不成材,小孩不打不成器。”而我并不赞同。打孩子,是家长管理能力缺失的表现,如果孩子每每在挨打之后才肯听话,那只能证明你是个失败的家长。

所以,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惩罚孩子,以达到父母培养孩子、纠正孩子错误的作用,是每个父母都在思考的问题。

04

新颖惩罚方式

➤ 规 劝

情形:和小伙伴吵架、争抢

落地方法:放下手头事,向孩子了解事情经过,让他感受到你的关注和关心;询问事情的起因,有耐心地听取孩子的想法;结合小故事,教授正确的处理方式,并传达争吵、打架是错误的观念;引导孩子道歉,解决争端。

切勿大声呵斥孩子甚至打骂孩子,避免伤孩子的自尊心。

➤ 体 罚

情形:不听话、吵闹、不听话等

落地方法:在家中不太显眼的地方设立一个处罚区域;可以的话,地方铺设软垫;准备一个可以定时的闹钟,处罚方式可以是罚坐或罚站等。

处罚地点不宜太显眼,孩子也是要面子的;与孩子协商处罚时间,最好是由他定;处罚结束后,进行复盘,让孩子说出受罚的原因以及下次会怎么做等。

➤ 排 列

情形:乱扔东西、缺乏耐心

落地方法:让孩子把一堆五颜六色的东西,按照相同颜色摆放在一起,比如跳棋、彩珠都可以。这样可以训练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可以锻炼孩子的分辨能力、眼手协调能力。

切勿大声斥责孩子,或者一次又一次的说教,你不如让他刻意练习,培养这种习惯。

➤ 没 收

情形:吵吵闹闹,打扰到别人,乱丢乱扔

落地方法:先口头提示,一次两次后,讲清理由,并没收孩子乱丢的物品,以示惩罚。

切勿不要一言不合就收走,不要因为孩子的哭闹而还回去,必须让他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并让他学会承担责任。

➤ 禁 止

情形:挑食、任性、习惯不好

落地方法:暂时禁止孩子吃爱吃的、玩爱玩的。

切勿用愤怒的情绪威胁孩子,要让孩子知道父母这样做的原因,要在孩子改变或表现好的时候,解除他的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