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黏妈妈”成了当妈的罪名
我朋友小娴,最近快要疯了。
她说,心累。因为2半岁的儿子,白天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特乖,晚上小娴下班回来后就开始各种“作”。
明明可以自己吃饭的,非要妈妈喂。
妈妈接个电话要离开,就扯开嗓门开始哼唧。
有时冷不丁袭击妈妈一把,有时叉着胳膊说,妈妈我生气了,我不要你了。
小娴老公这个时候就特别看不了,他说:都是你惯的!在我面前怎么就老实了。
这个话,直接让小娴憋成内伤。
当天晚上等孩子睡了,夫妻俩大半夜又为了这个事争起来了,最后闹到小娴眼泪汪汪,愤怒地朝着死倔的丈夫大喊:咱们离婚!
这个事我肯定站小娴。她是真冤。
为什么妈妈一回来,孩子就变得特别作?换位思考下就能理解了。
假设我们在职场中遭遇挫败,我们会对同事发怒吗?不会,因为不安全,因为职场环境默认的是不允许表达攻击和愤怒。
可一见到了爱人,我们可就再也忍不住了,要拿小拳拳捶他胸口,各种撒娇、各种作。
孩子也如此。
当一个孩子到了妈妈面前就变得特别作的时候,他其实是在说:
妈妈,因为我知道你爱我,不会真的离开我,我才敢跟你作,才敢说不要你。
“孩子黏妈妈”,果然都成了咱们当妈的罪名了,还引发了不少家庭矛盾。
那些平时都听话的孩子,到底是怎么了?
为什么在妈妈面前
孩子变得不听话
细细总结了一下,孩子容易在有妈妈的场合表现得不听话,大部分都是这些情况。
妈妈平时能给宝宝高质量陪伴,但偶尔没能做到
就像朋友小娴。
儿子平时在小娴这里感受到了充分的爱的满足,但是出差打乱了我们之间形成的这种良性链接,他会担心、会害怕、会反复用各种方式来试探和确认我的爱没有变。
那么,为什么说“偶尔没能做到”呢?
因为经常不能给孩子高质量陪伴的妈妈,她们和孩子之间的链接已经彻底断掉了,孩子反而会对妈妈表现得比较平静、冷漠、无所谓。
所以,孩子吵闹黏人的时候,妈妈千万不要漠视孩子发出的信号,应该立刻给予积极耐心的回应。
如果你嫌烦嫌吵,对孩子吼:“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孩子也能安静下来,但却是你和孩子之间产生裂痕为代价换来的。
宝宝特别累,特别烦躁的时候
孩子在特别累、特别困、特别烦的时候,往往很容易黏人吵闹。
因为生理上的疲惫、心理上的混乱让她没有足够的意志来控制自己的行为了。
想一想,无论你平时在外人面前表现得如何端庄贤淑大方得体,但是特别累和烦躁的时候,是不是也希望那个最懂你的人陪在你身边,任你撒娇甚至无理取闹?
孩子也是这样啊。
妈妈是能让她感觉最安全最放松的人,那么她在妈妈面前,有那么一点不懂事、一点不乖,又有什么不可以?
宝宝在分离焦虑期产生焦虑、矛盾和挫折感
著名心理学家玛格丽特·马勒(Mahler)认为:6个月到36个月大的婴儿处于分离期,这是一个微妙复杂而又多变的心理过程。
6-10个月的小宝宝,进入了身体分化期。他逐渐意识到,自己和妈妈不是共生的一个整体,妈妈是另一个人。
10-16个月时,小宝宝从会爬到会走,他的世界比以前开阔多了,他也乐于去探索新的世界、去尝试运用自己的力量,这就是所谓的实践期。
而16个月到24个月,被称为是和解期。
孩子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也常常会感觉到焦虑、矛盾、挫败、无助。
他怕黑、怕一个人呆着、怕跟陌生人打招呼,甚至初学走路时的热情也没有了,非要让人抱着走。
注意观察下,和解期的孩子,往往会格外黏妈妈,甚至会跟妈妈起冲突、闹情绪。
美国心理健康专家表示,人和朋友、家人在一起时,会表现得更真实。因为知道他们是爱你的,所以有时可能会表现得更糟糕。
大人都是如此,何况孩子。
如果孩子在我们面前表现“不好”,那只需要给他热情的拥抱。表现出父母的疼爱,接纳孩子混乱还有点负面的情绪,那他们也会慢慢敞开心扉,感受到足够的安全感。
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游戏,去帮助孩子处理自身情绪,建立安全感。
比如说,在床上或垫子上玩摔跤、枕头大战。给孩子提供安全的环境,让他们可以适当地表达一下对父母的愤怒。
在家里玩追逐游戏。对于孩子来说,抓住他,让他再次奔跑,或者假装抓不到他,这种体力游戏,其实也是在锻炼分离。
珍惜与孩子相处的时间
帮助他们建立安全感
当孩子粘着我们不放时,玩玩“我需要你”的游戏。
抓住孩子的手或者衣服,夸张地说:“我知道,你希望我走开,这样你才能更好地玩。但我需要你,我只想和你在一起,请跟我在一起好吗?”
孩子会非常开心,他们喜欢这种感觉,因为这时由他来决定着是否和我们分离,而不是被我们推开。
如果孩子要推开我们的话,记得告诉他:“好吧,我知道你会回来,我们永远都会在一起。”
老话说:孩子看到娘,无事哭一场。
孩子并不是脆弱,他们只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给任性的孩子多点爱,情绪稳定的能力才能建立起来,千万不要把小事,变成心事。
孩子终将会与我们分离,到那时,就算想让他们黏着,也不再可能了。所以,现在多给孩子一些陪伴和关注,以后就会少一些遗憾和无奈。
孩子不乖,哭闹的时候,多去了解,看看他们内心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他们的感情和需要是什么。
而作为爸爸,也要体谅妈妈的不易,尽自己所能去支持妈妈,当妈妈最坚强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