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妈说|专栏
- 每 周 五 晚 -
- 给你推送宝妈的真情实感 -
这里不是说教室,也不需要划重点,这里是宝妈真实故事的分享天地,希望我的故事能激发你内心的正能量,宝妈是最牛掰的!(如果你有正能量的故事,欢迎告诉我,我们将你的故事,你的正能量传递给其他宝妈,我们一起科学育儿。分享故事可以回复微信公众号告诉我们你的故事)
辣妈说:
半夜的时候小外甥在家里的群里发了一张照片,说是这个星期作文课的作业,想让我帮着看看。
我回了个点头的表情算做是回应,小朋友说了句晚安便放心的睡了。
作文是话题类的,给的引子从前我便看过,是在新媒体上着实火了一阵的一张图:
一对农民工夫妇刚从工地回来,丈夫脱下鞋进便利店买东西,妻子站在门边等待,他们怕自己沾满泥土的鞋弄脏地板。
我还记得当时微博上开了一个热门话题,有人说这是物质贫乏后的卑微,也有人说是精神富足下的尊重,说法不一。坦白说我是看了评论才引发深思的,我一直以为透过细微末节看人性本质,透过那些评论的激烈言辞,不难想象出那些或鄙视或赞扬的一群看客。
我很庆幸我的小外甥看到的是尊重。他写到:素养无关身份,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才值得被尊重。
我感叹小外甥小小年纪的眼界与心胸,也庆幸姐姐早早的把孩子带回了自己身边。
在这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这个小外甥都是别人嘴里的熊孩子。
姐姐姐夫因为工作的原因一直是两地分居。后来因为姐夫时间相对宽裕一些,家里公婆便带着孩子一起跟了过去。
很偶然的一次机会我碰到了带着孩子吃饭姐夫,那时小外甥也已经四五岁了,在餐厅里上蹿下跳大呼小叫,毫无顾忌,姐夫在一旁闷头点菜也未曾顾忌,喊服务员也是嚷着喊,稍有怠慢还会噼里啪啦的冒脏字。
我不知道姐夫那天是心情不好还是这就是一贯作风,我只看见小孩子跟着有样学样,对旁边桌的一对姐妹伸手要桌子上的摆件,没等对方说什么就吵吵嚷嚷,那时候我还没有孩子,并不懂那些育儿之道,只是觉得这个小外甥熊的很,甚是讨厌。见到姐姐的时候忍不住说起了这件事,没几天就听说姐姐把孩子接到身边自己带着了。
说来也没多长时间,也就三五个月的光景吧,我和姐姐约在一起吃饭,看着坐那安静等餐的小外甥还时不时的和姐姐低语浅笑着实让我惊了好一阵子。举止端正、彬彬有礼略显绅士范,倒是和素来文雅的姐姐有些相像了。
英国的教育家托马斯阿诺德认为,父母的言行就是无声的老师,自觉或不自觉的榜样,强有力地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日本教育家井深大也认为,父母的言行是子女最好的教材,一流的父母造就一流的孩子,要让孩子进一流的学校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一流的家庭里接受一流的熏陶。
这么想来,如若没有姐姐的潜移默化,如今的小外甥未必写的出如此大气的主题倒是有可能如了那些市侩的心思。
也是直到自己有了孩子才真的明白了这种父母的力量。
女儿才开始牙牙学语,话虽然学不利索可是小动作学的可是有模有样的。
拿着电话"喂,嗯嗯,拜拜"严肃的小表情仿佛隔着电话谈了一笔天大的事情,虽然天真烂漫可却也是是非不分的年纪。
同样少不了不经意间就学了一些本意并不想她接触的:抱着啤酒瓶喝酒,拿着粉饼细细的涂抹,拿着烟嘴叼在嘴里甚至不知道哪里学来的随地吐痰,旁人看着那么小的一个孩子小胳膊小腿无处不透漏着童真,却也透过她看见我们为人父母的日常。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也是到如今我才真的领悟自己的作为就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生命之帆,自己的素养就是孩子扬帆远行的保障。
- END -
大家好,我是芊芊妈。
这是我的故事,如果你也有故事,不妨在文章底部给我留言,我们唠唠~
插图:辣妈林熙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本 期 专 栏 作 者 |
芊芊妈
1岁宝宝妈
养啦达人
一位拥有养娃心经的女子
著名电视台民生类新闻专题栏目记者
少儿节目主持人
转载请回复“授权”
并留下您的ID和需要授权的文章名
©本文由养啦发布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
商务合作:微信 :yanglaxiaozhushou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