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今天的答疑是发生在小鹿身上的事件,特别有代表性,分享给大家。让我找到了为什么有的孩子会不停地打人,无论妈妈如何制止,都没有效果。
这周三的时候,叶子妈妈带着她的好朋友童童妈来我家玩,叶子经常来,童童第一次来。她们都是小女生,2岁半左右,小鹿看到来了这么多小朋友,很是高兴。正玩的起劲,突然听见响亮的啪啪声,童童对着小鹿的脑袋啪啪地打,童童妈赶快过来制止。对童童说:“不能打弟弟,你打弟弟,弟弟会疼,都跟你说了很多遍了,快向弟弟道歉。”童童对小鹿说了声对不起,就继续玩了。
我以为童童会就此住手了,结果没几分钟,打人的事情又发生了,童童妈用同样的方式进行了制止,童童又对小鹿说对不起。
又过了几分钟,打人的事件又发生了,童童每次都是对着小鹿的脑袋啪啪打。
说实在的,真心疼我家小鹿啊,童童的动作每次都是防不胜防的。这时候,我制止了童童妈的行为,告诉她,你这样,童童永远也不会改掉打人的习惯。
下面我来把这件事情详细分析一下。
答
1
童童妈需要改变和童童的沟通方式
文中的童童打了小鹿三次,童童妈每次的沟通方式都是千篇一律一层不变的。这里需要改进的是:当你的孩子的行为总是重犯,当你的沟通方式(包括平和,堆孩子发火,打孩子)不起作用时,家长就需要考虑改变原有的沟通方式了。
2
童童没有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很多孩子不改变自己的行为,比如文中的童童,是因为家长没有真正地做到让童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打小鹿了,没事啊,我还可以在小鹿家玩,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损失啊。也就是说,童童对她打人事件的后果,自己没有真正地承担责任。
3
要如何改变童童的行为呢?提前约定!
1、我对童童说:“童童,你下次来的时候,我要在门口问问,童童有没有改掉啪啪的习惯,如果有改掉,阿姨欢迎你来找小鹿玩,如果没有,你是不可以来小鹿家玩的哟。”
我之所以对童童说啪啪的习惯,是不想去定义孩子的打人行为,因为对孩子而言,当我们对他说,你怎么又打人了!孩子的理解是:我需要打人。
2、正常情况下,如果下次童童来找小鹿玩的时候,我在门口问童童,童童会告诉我说,阿姨,我改掉啪啪的习惯了。然后我会请童童进屋和小鹿玩。
一般来说,孩子改掉一个习惯是很难的,除非让她有深刻的经历。童童虽然口头答应了,但是她还是会对小鹿再次啪啪动手的。
当她再次动手的时候,按照我之前对她的约定,我会让童童妈配合我把童童带走,同时告诉童童,直到她这个习惯改掉,我才允许她再次来小鹿家。童童一定会哭闹,因为她不想离开啊。这时候,我们无需发火,只需要坚定地拒绝童童。
帮助童童完成一次让她自己真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后,童童打人的行为导致了她没办法来小鹿家(因为我家的客厅设计符合孩子的心理,又有很多好看的童书,小区里的小朋友来了都不愿意走)。她以后想再让妈妈带她来的时候,就会想着去收敛自己的行为。
4
平和地对待孩子,这个“度”如何把握?
我们之所以对孩子管的太严孩子叛逆,管的太松,孩子不怕我们,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对待孩子的“度”在哪里,如何把握“度”!
我们不是一直在提倡,对孩子要平和,要接纳孩子的行为,对孩子不要发火吗?要文中的童童妈,对待童童的打人的态度,的确是很平和,也接纳了孩子行为的现状。但是这种平和是没有智慧的平和,对孩子来说,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真正的平和是: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父母和孩子提前有客观合情合理的约定,孩子违反了约定,父母需要孩子对不良行为负责时,孩子反抗的时候,平和而坚定地拒绝孩子,把承担责任的事情交给孩子自己,而不是让责任落空。
5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最后说到最重要的因素,又让我回到了老生常谈的话题,阅读。之所以推广阅读,是因为,阅读对我们的帮助太大了。比如我,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让我现在对莲子省了很多心,才有时间能坐到电脑前写文章。
阅读越早开始越好,为什么呢?因为,阅读会帮助我们修正孩子的行为,帮助我们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传导给孩子。当一个孩子,内心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他的行为必然会跟着改变。
0-12岁,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建立自己的人生观。这比他学习任何的知识和技能都重要的多,这才是育儿路上真正的西瓜,而我们热衷于的拼音,识字,算术,都是育儿路上的芝麻。
有时候,你真的是在执迷不悟地做捡芝麻丢西瓜的事情,你这是在耽误孩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