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别走!”| 宝宝入园分离焦虑,如何缓解?

作者:妈妈活动网 09-04阅读:894次

又到开学季,期待已久的宝妈们欢欢喜喜送调皮鬼们返校上学啦,可算松了口气。

对于刚熬过Terrible2的妈妈们,送宝宝第一次上幼儿园的心情可就不太一样了。

看见孩子坚强的小小的背影,成就感油然而生,不过半个小时不见,就忍不住担心牵挂,满脑子都是孩子的身影。

大人如此,更何况是3岁的宝宝呢。一直成长在家人的24小时陪伴与关注下的宝宝,突然脱离爸妈和爷爷奶奶的庇护,一个人独自面对陌生的校园环境、老师和同学,一个人吃饭、睡午觉……不可避免会感到全程的无助与恐慌吧。这种情形正是宝宝入园的“分离焦虑”。

约翰·鲍尔比(John Bowlby)通过观察把婴儿的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反抗阶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闹;失望阶段——仍然哭泣,断断续续,动作的吵闹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如吃东西,玩玩具,但是看见母亲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而不同性格和成长环境的孩子在这三个阶段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就像那句在妈妈圈中流传广泛的话——

有一种爱,是为了更好的分离

分娩是一次分离,断奶是第二次分离,那么宝宝第一次进入幼儿园生活学习也是一次“分离”的重要里程碑。

宝宝入园分离焦虑期并不长,一般会持续一到两周,宝宝们通常会出现剧烈哭闹、坐卧不安、情绪波动大、饮食减少等现象,那么妈妈爸爸应该如何帮助宝宝们度过这一“分离焦虑”阶段呢?

1、培养简单的生活能力

吃饭、睡觉是孩子情绪脆弱的重要时刻,因为自己不会、或者吃得慢,别人去玩了自己还要继续吃。或者想要别人喂没有成功,或者不敢说也会造成情绪低落。尤其睡觉是孩子更想找熟悉亲人的时候,很多孩子从来没有独立入睡的经验。所以,入园前,家长们先教会宝宝自己洗手、吃饭、喝水,独立午睡,及时主动告知大小便需要等能力;虽说幼儿园每个班都会配生活老师,但如果宝宝能够独立完成这些细小的生活需求,可以事半功倍地度过入园初期的焦虑阶段。

2、提前适应入园生活

提前借用绘本、照片等了解幼儿园,看到别人在幼儿园的情况,建立上幼儿园期待。有条件提前认识老师、认识幼儿园伙伴,参观幼儿园、认识设施等等。家长也可以就近选择适合的早教机构或者幼儿园的学前班,提前半年让宝宝去适应有老师和同学的教学环境,让宝宝逐渐适应45分钟的课堂、适应有老师主导的教学过程。熟悉环境会帮助孩子更快建立归属感。

3、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入园对于宝宝和家长来说,初期都是考验,分离焦虑多半是心理上的问题;家长要比宝宝更早做心理准备,多去了解身边其他家长当时的处理方法,同时要适时适地地跟宝宝提及即将入园的情形,带着宝宝一起做入园用品的准备,让宝宝提前建立即将上学的印象和心理暗示。

4、跟幼儿园老师配合好

入园初期,家长要和幼儿园老师们详细介绍孩子日常的表现,包括性格、喜好和作息规律等,让老师对孩子有个初步印象。同时,及时持续地跟老师保持沟通,关注宝宝入园期间的情况,并配合好老师处理和引导宝宝调整情绪。

5、养成正确洗手好习惯

“入园病”的产生,除了孩子本身免疫力低、幼儿园交叉感染外,因卫生习惯不到位导致的细菌感染也占据了重要原因。而生病也会加重“分离焦虑”。当我们不能时时刻刻守在孩子身边,更需要教会他们学会保护自己。除了按时给孩子打疫苗,我们也应该教会孩子用正确的方法勤洗手。

流感凶猛来袭,家有宝宝怎么办?(内含七步洗手法图解)

6、从0岁开始建立宝宝安全感

一般情况宝宝从6个月左右开始认人,他们会喜欢找自己的主要抚养人。等到安全依赖过后,孩子开始慢慢尝试独立探索。通过安全的独立探索,孩子获得满足,获得能力的成长,逐步走向独立。足够陪伴和足够依恋的孩子才喜欢独立探索。

美国动物心理学家哈洛设计的母猴试验:把小猴子和一只毛绒玩具猴妈妈关在一起,小猴子依偎以后会去周边捡玩具玩耍,而把小猴子和一只铁丝猴妈妈关在一起,发现小猴子最终没有走出去捡玩具。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没有足够的安全依恋就没有独立探索的欲望产生。人类具有较长的依赖期。

恰如每个妈妈生宝宝的那一刻总是剧痛无比,每个宝宝都会经历不同的敏感期……这些都是爸妈在养育宝宝的过程中必经的新阶段,每一段都是爸妈和宝宝一同成长与探索的新课题。所以,爸妈们首先要勇敢并坦然地接受宝宝成长中的每一次变化,并且要由衷地相信自己的宝宝,他跟很多长大的孩子们一样勇敢、坚强,能够顺利地克服入园初期的分离焦虑,并快乐享受入园后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