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手怎么办?需要纠正吗?
儿童心理学家说:孩子在1岁之前,并不用太担心惯坏的问题。所以在这个时期,父母家人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爱护,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样会帮助孩子形成内心的能量,让孩子有能量、有信心去进一步认知周围的环境。
不过,在大约1岁半到2岁左右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开始表现出一些无赖行为了。
比如某位妈妈说:
自己家孩子夫妻俩人带, 孩子脾气不好,最近我不想让她这样下去,就狠着心改正她的坏习惯。
孩子就因为一点点小事不顺着她, 能哭的不行不行的 ,事后怎么哄都哄不好。最严重的是昨天哭了一个小时,把自己都哭吐了。当妈的又心疼又生气!
相信90%的家长都会遇到这个问题,该怎么办呢?
文章有点长,但是值得一看!相信你看了会茅塞顿开,不再迷茫!
大约从1岁半到2岁开始,孩子开始有了自我独立的意识。此时明显的特征是,喜欢说“不”。当孩子说不的时候,我们应该适当尊重孩子的意愿。即使孩子是错误的。为什么呢?有时候让孩子自己承担他错误选择造成的后果,比家长口头教育印象深刻。
但有些东西,如水果刀等,家长肯定是不同意的,因为这意味着“危险”。可孩子并不知道这个东西是“危险”的,不好玩的。这时候怎么办呢?
直接表演法
告诉孩子,这个东西,有个名字,叫“水果刀”。可以演示给孩子看(例如小苹果),让孩子看到水果刀是怎么用的。在演示的过程中告诉孩子,刀会切断苹果皮,也会割伤小手,然后痛痛,会流血哦。这个表达,越夸张越好。很多时候,孩子可能在看家长的夸张表达的过程,已经忘记了要水果刀这件事了。
转移注意法
这个阶段,孩子的注意力不会超过15分钟,当TA发现一个更好玩的事物时,很快就会忘记刚才想要的是什么了。所以,拿另外一个好玩的、有趣的事物来转移孩子注意力,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耐心平静法
即便用了上述方法,孩子还是哭闹,这时候考验的就是家长的耐心了。
很多家长都没有耐心,经常会忍不住打骂、或是怒吼孩子,但是,最好不要这样做。
为什么不要打骂孩子?
对于两三岁的小孩子,由于心智发展不成熟,如果你带着严重的情绪,这个情绪会分散孩子大半的注意力,孩子就不会把注意点放在自己的错误上。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自尊感会越来越强。打骂会让孩子心生怨恨,产生逆反心理,父母更需要用讲道理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
那该怎么办?
请家长记住这5个字:
“温柔而坚持”
心理学上有一个专业术语“温柔而坚持”。意思是:家长要在一些原则性问题上坚持,但是要温柔。
所谓温柔,就是不要用怒喝、打骂的方式对待孩子的错误。
家长可以试试抱着孩子,哼唱孩子喜欢的小曲。这样,孩子能感受到,自己的行为不被接受,可是情绪被包容和照顾了,TA幼小的内心就在慢慢成长,而不是被打击。
多试几次,孩子耍泼、哭闹的行为应该会大大减少。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温柔而坚持”的作法,需要坚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效果,万事开头难,家长首先要学会压住自己的脾气。
当家长学会耐心平和地对待孩子了,孩子也能在一个宽容的环境学会什么行为可以被接受,什么行为不会被接受。
如果你觉得“温柔而坚持”这个概念比较抽象,不妨看看下面这位宝妈的现身说法。
一位宝妈的经历
家有男宝,一岁半。
这个问题,我曾经也经历过。
大概一个月前,浩浩开始非常明显地显现出不讲道理的无赖品性。
无论自己要做什么、想要获得什么,如果需求得不到满足,或是回应的慢一点,孩子就躺在地上哭闹。那时候我意识到,1岁半的孩子,已经不仅要关注养育问题,还要关心教育问题。
针对浩浩的行为,我在微博咨询了张思莱、陈禾,意外的得到了陈禾老师的回复,在陈禾老师的指点下,我开始了以“温和而坚定”为原则的引导浩浩,接受孩子的“不”。
现在,浩浩不会因为需求得不到满足就轻易大哭大闹、或是赖在地上打滚。反而会非常可爱的对要离开、或者得不到的东西说拜拜。
比如外出玩要回家了,会说“滑滑梯拜拜”、“摇摇车拜拜”;不能买回家的玩具,会说“***拜拜”;
洗好澡了,会说“水水拜拜”;该进房间睡觉了,会说“奶奶拜拜”、“书书拜拜”、“兔兔拜拜”
这种温和而坚定地引导,让浩浩变得更讲道理。我非常愿意将我从陈禾老师那里学习到的、以及引导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教训,分享出来。
1. 想教育孩子,先要和他建立亲密的关系。
他从你身上获得了足够多的陪伴和关爱,才会觉得你是可信赖的。落实到行动,就是:多和他玩,读绘本、做游戏,或者出去外面玩;
开始时,要抓住机会做“好人”:爱吃却每天只有一颗的维生素糖由你给、想喝水了由你拿等等
2. 明确什么事由孩子说了算,什么事不能由着他的性子胡来。
有一次带浩浩去北京玩和朋友一起吃饭,期间他自己从餐椅上爬起来、站在上面,我呵斥他“坐下”,他很乖地坐下来了。当时,大家夸浩浩很听话,由此,
几个已经为人父母的朋友讨论教育孩子的话题,有一位朋友问我,“你不怕他习惯什么都听大人的话后,以后慢慢地对事情都没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了”
朋友的发问让我也思考了很久。孩子的自由和自主,家长的原则和底线,难道就一定冲突吗?No,他们也有平衡,那个支点,就是责任。
注意:孩子可以获得多大的自由,应该和他能承担多大的责任相匹配。
一岁半的浩浩,每次出门,我都会询问他,你要不要戴帽帽,他说不,我一定尊重他。因为,不戴帽子和手套,后果就是手和小脸吹的难受,但他可以承担这个后果。
每次出门,我会给他加一件马甲外套和隔汗巾,无论他如何抗拒,我都会坚持。马甲外套,是因为外面比家里更冷,直接出门会有感冒的风险。隔汗巾是当他在外面和小朋友拍球、玩滑滑梯出汗时,回家前用隔汗巾擦干背上的汗并抽出来,以防衣服被汗湿,太长时间穿着湿衣服而感冒。
孩子很难承担感冒的责任,所以,穿马甲和隔汗巾的自由,我不能给他。
其实,一岁半的孩子,可以自主决定的东西,实在很少。但我并不害怕他会因此失去自主和独立的意识。随着孩子越来越大,他能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多,他会有越来越多的自由。所以,自由是一个逐渐放开的过程。
3. 既然有了原则和底线,那就要温和而坚定地执行。
坚定的决心,始终温和的态度!
我的秘笈是,养成一种说“拜拜”的仪式感。
孩子天性都很喜欢水,每次洗澡总是不愿意出来。但当洗澡水已经变冷了,就必须起来。对还想玩水的浩浩说“我们和水水说拜拜”,类似的话,像复读机一样,反反复复地、温和地说。
要睡觉了,必须放下手里的玩具进房间,对浩浩说 “我们和象象、和筐筐说拜拜”,类似的话,像复读机一样,反反复复地、温和地说。
大部分时候,浩浩最后都会非常平静地说拜拜,坦然地接受我们的要求。
可是,也有不管用的时候。
Join非常爱大象,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小区门口的小超市有一个大象形象做的电话机,浩浩第一次见到就喜欢,拿着玩具给我,说“妈妈买、妈妈买”,
家里有同样类型的玩具,所以我不想再买了。我反反复复地、温柔地说“家里有大象,有蓝筐,有蓝球,我们回家拍球,,跟它(指着玩具)说拜拜”,
十多遍了,他还是要买。最后,我拿走了他手里的玩具,抱他走出了玩具店,这个强制的过程,我依然温和地重复那些话。浩浩哭着离开了。
出去后,我依然用同样的话安抚他,语气依然温和。慢慢地,他不哭。我说“那我们跟它(指着玩具)say拜拜”,他会依依不舍地说“象象拜拜”。
第二天、第三天再去,依然是这一幕。
第四天,他走到超市,依然对那个玩具很感兴趣,会高兴地进去摸摸看看,会开心的告诉我“妈妈妈妈,象象喂喂”,但再也不说买的事情。
所以,一旦确定原则,那就要坚持。不要害怕孩子哭闹或挣扎,也不要因为孩子哭闹或挣扎发火。温柔地坚信自己的原则,轻松些,让他感受到哪怕妈妈不答应你、但还是爱你。
一天天,一年年,我们对孩子的教养和行为规范,始终有原则,而他也在我们的温和引导下,每一次都遵守。他知道,耍赖哭闹都没用,该做的始终要做。慢慢地,孩子会成为可以不为所欲为、自制力强的人。
另一方面,随着孩子能承担更多的责任,他会获得更多的自由,他可以自主决定越来越多且越来越重大的事情,这个过程,他的内心也在接受历练,并且,我们始终在温和地参与,他一定可以感受到父母张弛有度的宠爱,那么,他不会因为缺乏家庭关爱而孤僻或没有安全感,也不会因为长期被溺爱而蛮横骄纵、为所欲为。
教育本来就是父母自己的事情。这种事情本来就是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解决方式,无所谓好与坏。
一些注意事项
1.5-2岁以后,越早开始管教越好
管教越晚,难度越大。
如果孩子3岁前一直被满足,3岁后才开始立规矩时,往往会产生激烈的情绪,甚至会寻找比较溺爱孩子的家庭成员,见风使舵,这时候除了要考验家长的耐心之外,可能还得和孩子斗智斗勇了。
如果到了四五岁才开始管教,你除了会发现孩子不听话,还会看到孩子的情绪变得很糟糕,如冒出“妈妈你是不是不爱我了”这样的话语。这时就需要更多的沟通和耐心,但是温柔而坚持的原则依然是不变的。
一旦确定原则,全家必须保持一致。
在不少家庭中,老人经常心疼孩子,孩子一旦不如意,就会拉爷爷奶奶当靠山。如果家里有一个人妥协,那么孩子就会掌握这个套路,导致管教的效果大打折扣。
所以,一定事先沟通好,坚持原则,全家保持一致。
什么时候该管教?是错在孩子,并且他有能力改正的时候。
追着孩子喂饭他不吃?
追着喂饭本来就不是正确的行为,错不在孩子。无需管教,让孩子自己承担拒绝吃饭的后果就好。
吃饭吃得那里都是?
对于无法熟练用餐具的孩子,这很正常。
对于在一两岁扔东西玩的小孩子,这也很正常。
但是如果他已经三岁甚至四岁了,已经能控制自己行为了,却故意这样搞,一定要管教!
三四岁孩子尿床?
这个孩子控制不了,并非他有意犯错。如果已经六七岁了还在尿床,最好去医院看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孩子做好榜样。
如果你想给孩子立规矩,你自己就首先要遵守这个规矩。
所有所谓的教育都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所有前人的经验都未必适合你。但是,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做一个你希望孩子成为的那种人。比如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大方懂事讲道理的的人,那你就成为一个大方讲道理的人给孩子看。
文章来源(悦读育儿吧)
孩子吃手怎么办?需要纠正吗?关注华大母婴公众号,发送 吃手
去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