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胎育婴须调肝
中医学历来把形、气、脏腑视为合一的整体,从而创立了精神致病理论。《内经》中“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论述就是这一理论的高度概括。孕期肝血下聚养胎,肝气不舒,容易造成妊娠眩晕、妊娠期高血压甚至子痫等疾病,因此,调护肝气,保持心情舒畅,尤为重要。
2胎前孕妇须怡情
怡情——侧重于稳定情感。孕期“静形体、和心态”,有利于胎儿的健康成长。古人主张孕妇做到“无悲哀、无思虑惊动”,“无大言、无号笑”,喜怒哀乐适可而止。现代医学认为,孕妇情绪过分紧张,可能引起胎儿畸形,如唇裂、腭裂、先天性幽门狭窄等,也易导致早产和低体重儿等。
3胎前孕妇须胎教
胎教——是中医在养胎学范围内所体现的最富有特色的部分。“医圣”孙思邈云:“凡受胎三月逐物变化”,应“弹琴瑟,调心神,和性情,节嗜欲”,经过胎教,方能“生子皆良长寿”。
4胎前孕妇须节欲
节欲——侧重于性的心理调节,这对养胎极为重要。《达生篇》云:“受孕后最宜节欲,不可妄动致扰子宫……即幸不坠,生子亦必愚鲁而多疾患矣”,严正指出了孕期交合的危害。
5妊娠逐月养胎须择食
中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应,与日月相参”,自然界中气候的变化,时时影响着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孕妇更容易受影响。因此,随着胎儿在孕妇体内的生长发育,其营养需求不同,故饮食不宜千篇一律,应根据胎儿和胎盘的成长,适应其生理性、代谢性需要,采取适宜的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