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妈,宝宝4个月了,可以补DHA了吗?据说吃DHA,宝宝更聪明。”
“心妈,孩子不爱吃饭,长得瘦小,是不是要喝点钙铁锌口服液啊?"
这是最近一些宝妈在后台给我的留言。
确实,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长得白白胖胖,聪明健康。因此,宝宝吃什么,怎么吃,一直都是爸妈们备受关注的话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宝宝的饮食营养,在这之前,我们先来看两个概念:身体营养vs大脑营养。
孩子的大脑最喜欢吃什么?我们身体可以把脂肪变成能量,能囤多少就囤多少,但是大脑的能量只能由葡萄糖提供,一次只能存60g。
孩子的大脑一天需要120g葡萄糖,按照一次最多能存60g来算的话,维持大脑的营养需要两餐,加上心脏和肌肉等身体其他部位也需要葡萄糖。
所以,一日三餐不可少。两餐为大脑而吃,一餐为身体而吃。
● 适当的甜食
脑科专家认为,孩子喜欢吃甜食,主要是孩子的大脑喜欢吃甜食。
虽然孩子大脑的重量只有身体的2%,但在热量的总消耗中,大脑消耗的热量却占20%。1岁以内的婴儿,大脑消耗的能量就更多,高达50%。
孩子的能量来源主要是葡萄糖。
孩子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全,神经细胞正在忙着构建神经系统网络,活动量大,所以,给孩子补充适量的葡萄糖非常必要。
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甜食不等同于糖,不是说补充葡萄糖,就是要吃很多的甜食或者糖果。其实,像水果、米饭、面包等里面都含有葡萄糖。而且,凡事不能过量,适量就OK。
● 充足的蛋白质
人类的大脑大约90%是水分,剩下的10%里:其中50%是脂肪,40%是蛋白质。因此,摄入充足的脂肪和蛋白质相当重要。
此外,大脑里面负责传递信息的100多种“神经传导物质”,其主要成分也是蛋白质。
比如:影响孩子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的组织胺,影响孩子情绪的多巴胺等,都是依靠蛋白质的摄取方式,从而改变分泌量。
研究表明,如果孩子在成长期没有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孩子的IQ会明显下降。更为严重的是,一旦影响了大脑,后期即使补充了蛋白质,脑部的机能也无法恢复。
● 大脑也需要补钙
虽说我们人体99%的钙质在牙齿和骨骼上,脑部神经细胞只存在微量钙质,约0.1%。但是,别小看这0.1%的含量,对于大脑能否迅速传递信息至关重要。
对于正在发育的孩子来说,大脑更需要补钙。婴儿需要含钙量为500mg,幼儿需要含钙量为600-700mg。
所以,孩子缺钙,无论是对其大脑还是身体,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如:发育缓慢,身材矮小,甚至是佝偻病等。
既然大脑和身体需要营养,那是不是就要额外补充营养剂?对于该不该补DHA和钙铁锌这些营养剂,很多爸妈都有困惑,不补吧,担心孩子营养不充分,错过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期,补吧,又担心补过量了,对孩子有副作用。
在《崔玉涛图解宝宝成长—饮食营养》这本书里,就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
● 要不要吃DHA营养剂?
崔玉涛医生说,人体对DHA的需求量并不高,其实,在母乳和配方奶中都含有足够孩子所需的DHA。如果孩子每天都摄入了足够的奶量,不需要再额外补充DHA剂了。
那为什么爸妈们还是很热衷给孩子吃DHA剂呢?
因为市面上DHA营养品广告都打着“能够让宝宝大脑变更聪明”的旗号。
实际上,DHA虽然能够增加神经细胞间信号的传导速度,但是提高传导速度并不能等同于提高智商。何况,这种“速度”的提高,也仅仅是相比较于严重缺乏DHA的人群而言。
日本脑科学家在《在孩子6岁前翻开这本书》里,也提到过DHA营养品的作用不大,从食物中提取才是最有效的。因此,他认为,吃再多的DHA营养品不如多吃鱼。
况且,DHA中的人工合成抗氧化剂的安全性一直也备受争议。
● 要不要吃钙铁锌营养剂?
我身边有一些妈妈有定期给孩子喝钙铁锌口服液的习惯,尤其是春天的时候,觉得这是孩子生长最快的时期,给孩子补补,长得更高。
其实,该不该喝,是看孩子是不是真的缺乏,这就需要医生结合孩子的检查结果来判断,家长们不能盲目地给孩子吃营养品。
如果孩子本身不缺钙,额外补充的钙就会跑到血液里,导致身体其他器官钙化,进而引发严重的后果。而且,单一过量地补钙,还会导致孩子便秘。
通常来说,6个月以内的宝宝,出生时从母体中带来了足够的铁量。6个月以后,则要通过食补来保证铁的摄入量。
如果,孩子检查出来真的缺铁,也不要盲目服用铁剂。
一般来说,如果是轻微的缺铁,可以食补,比如红肉、绿叶蔬菜等食物。缺铁较严重时,才考虑补充铁剂。铁剂对宝宝的胃伤害比较大,服用后常会影响食欲。
其实,只要孩子饮食均衡,生长发育指标正常,就无须单独补充这些营养品。真正需要补充的只有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但是维D也不是多多益善,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不管是大脑营养还是身体营养,食补最关键。
如何做,才能让孩子营养均衡呢?● 食物种类越丰富越好,饮食结构要合理,注意搭配比例
从营养学角度来讲,孩子发育需要六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只有这些全都满足了,孩子才会更加健康聪明。
宝宝的每一餐,应该保证食物的多样性,食物种类越丰富,营养元素就越均衡。简单说,就是要吃得越杂越好。
另外,饮食结构要合理,不然一样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比如:一顿饭只有鱼、肉、蛋,看起来很丰盛,实际上却搭配失当,一样可能导致营养不良。
因此,建议每天都要吃主食、肉、蛋、蔬菜,且主食、蔬菜、肉蛋的摄入量比例是2:1:1。
● 按照年龄不同,谨慎添加调味品,以免孩子“挑食厌食”
人天生对咸味和甜味敏感,如果宝宝过早地接触调味品,会刺激味觉过早发育,就会对清淡食物失去兴趣,很容易挑食和厌食。而且,宝宝各个器官发育尚不完善,肾脏代谢能力有限,摄入过多的盐和糖,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宝宝的味觉是呈阶梯发育的,所以,在添加调味品的时候,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 1岁以内,不要额外添加调味料。
- 2岁以内,可以添加盐和糖,但是尽量少加。
- 2岁以后,宝宝基本可以和大人饮食同步,依然建议全家少油少盐少糖,饮食清淡,烹饪方式也要健康。
因此,不要以宝宝的年龄或家长自己的口味,去判断是否应该给宝宝添加调味品,每个宝宝需要添加调味品的信号出现的时间不同,宝宝对食物的兴趣,才是决定我们是否添加的依据。
此外,在选择调味品上,不用刻意追求“儿童专用”,如“儿童酱油”等,原始的就是最安全的。
● 要懂得不同年龄宝宝的营养需求和配比原则
宝宝2岁是一个分水岭,因为宝宝在2岁以前,饮食结构变化较大。因此,要懂得掌握宝宝不同年龄的营养需求,知道怎么搭配。
- 0-6月龄:全部营养来源:母乳或奶粉
- 6-12月龄:奶为主、辅食为辅,每天保证600-800ml奶量,并且增加辅食种类。
- 12-18月龄:每天保证400ml奶量,1岁半以后,辅食慢慢替代奶,作为主要营养来源。
- 2岁:基本可以和大人同步吃饭,要注重食物种类的丰富多样性,引导宝宝尽量什么都吃,不挑食、偏食。
我们讲孩子的“饮食营养”,除了“吃什么、怎么吃”的之外,还离不开良好的“就餐习惯”,以免后期出现吃饭不专心、边玩边吃等情况。
其实,在《崔玉涛图解宝宝成长—饮食营养》里,还有如何引导宝宝独立吃饭、专注吃饭的好方法,下一次,再也大家分享。
hi ,你好,我是心妈,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我们一起结伴而行吧,育儿路上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