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鸿儿妈妈(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贴在我工作台的一句话:自律即自由。
一个人,倘若自律都做不到,非常难做成一件“大事”的。
张姐抱怨孩子学习方面自律性特差,每次写作业都要张姐陪在身边,而且就这样也不能做到非常的专注。孩子常会被周围 环境所影响。晚饭后,孩子便开始了漫长的写作业时光。原本一个小时可以完成的内容,因为孩子要吃水果、上厕所被拖延到了2个小时。期间孩子看到爸爸在客厅看电视,一度趁着自己上厕所的时候偷瞄了15分钟的电视剧。每次张姐辅导孩子功课的时候,都觉得特别的无奈。张姐感慨孩子自律性这么差,以后集体生活肯定很难适应。
其实这个就是孩子自律性差的表现,孩子明知道在这个时间点应该去写作业,因为如果写不完作业的话,就不能早睡,而且第二天没办法交作业上去。但是依然没办法控制住自己的行为,在写作业期间趁上厕所期间还偷偷看了会电视。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自律”。在上一年级的小朋友,知道放学之后要回家写作业,而不是和同伴在外面玩;一个大学生,在考证期间坚持每天早起去图书馆复习,而不是在宿舍赖床;一个年轻人知道明天要上班,前一天就应该早点休息,而不是出去通宵。这些事例都在告诉我们:自律是多么重要。孩子在小的时候便要养成自律的习惯。在家长的引导下,让孩子自律成为一个习惯。在每个年龄段都有该做的事情。那么,孩子为什么会缺乏自律呢?在小的时候,孩子缺乏自律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作为家长,我们又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自律呢?
01
孩子缺乏自律的表现
为什么孩子上课总起不来?
为什么孩子做作业这么久?
家长都对此表示头痛不已。晚上做作业拖拖拉拉以至于太晚睡觉,早上怎么叫都不起床,太晚起床怕迟到又不吃早餐,不吃早餐对胃又不好。家长怎么说都说不听。这些都是孩子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邻居大姐家的孩子4岁,当家里有客人来的时候,孩子总是喜欢在一旁插话,甚至会作出强行干扰然人谈话的行为表达。孩子迫不及待的想要表现自己,每次都使邻居和她的朋友们觉得特别尴尬。孩子喜欢表现是好事,但是不分场合的场合插话也让家长很困扰。
在孩子的思维里,没有建立起一个“规则”。我们说的自律指的就是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戒律。但如果孩子的思维里就没有这个“规则”,更不用谈什么遵守了。孩子想要表现自己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不分场合的表现,就是“没礼貌”的表现。在这里的自律就是:学会倾听,等别人讲完了我们再讲。
闺蜜家有两个孩子,大女儿10岁,小女儿8岁。闺蜜常给了孩子零花钱,但是要求孩子不可以买垃圾食品。但是闺蜜还是在孩子书包里发现了垃圾食品。在闺蜜的教育下,孩子表示不吃了。但是趁着闺蜜不注意,孩子把闺蜜没收的垃圾食品又偷偷吃掉了。
后来小女儿一直吵闹着想要学钢琴。闺蜜便给孩子报名了钢琴班,但是孩子学了几天后便不愿意再继续学习了。孩子表示自己不想学习钢琴,自己要出去玩。闺蜜只能不停的做孩子工作,希望孩子能够保持这项兴趣爱好。
常常听闺蜜的抱怨孩子的不自律,总会让我无奈。孩子不自律,家长又惯着孩子,即使家长在引导,但是孩子依旧如此。反反复复,问题不仅没得到解决,孩子还是依然我行我素。一部分原因还是因为家长没有以正确的,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去引导。在这里的自律就是:我知道垃圾食品不好,我不去吃。我既然选择了报名钢琴班,我就好好学习。
之前看过一则新闻令我印象十分时刻:株洲刘女士喊18岁的女儿晓云起床,怎知晓云虽经反复催促,却还是赖床不起。40分钟过去了,刘女士彻底被激怒了。情绪失控的刘女士拿着菜刀,直奔晓云卧室,吓得晓云赶紧报警。
孩子其实到了18岁,对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其实是非常清楚的。但是会做出这种行为,一方面是不自律的表现,18岁的孩子早就应该自己起床,而非是让母亲反复催促;另一方面,也是孩子的“报复”,孩子用这样的方式告诉妈妈:我已经长大了,请让我安排我自己的生活。但是作为母亲这时候不懂得孩子的想法,导致出来的后果,便是母亲情绪失控拿着菜刀来到女儿的卧室。这点,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
显然,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所要达到的自律目标有所不同。孩子无法做到应该做到的行为约束时,自律的行为习惯就很难得到维持。无法自律会让孩子变得懒惰、没有规矩很难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家长值得在孩子自律性培养上多下些功夫,不妨试试将自律性与玩游戏相结合。
02
自律性和孩子玩游戏有什么关系?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做游戏会阻碍自律性的养成,毕竟“玩物丧志”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当家长有效的将两者进行结合的时候,孩子很容易从游戏中养成自律的行为习惯,并且在学习效果上要超过单纯的说教或者是强硬的干预。
同事家的孩子总是喜欢把机器人或者玩偶的头揪下来,孩子觉得这样很有趣,因此家里有很多弄坏了的玩具。一天孩子又弄坏了一个机器人,同事模仿机器人手臂断了的样子,一边捂着手臂一边带着哭腔说“我的手臂不能用了,好难过的!”“有没有小朋友想要帮助我修好我的手臂呢!”孩子看到同事的样子很搞笑,表示自己愿意帮助。慢慢的孩子破坏玩具的习惯被改善了。
玩游戏不是帮助孩子掌握更多的游戏技能,而是通过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与孩子建立情感链接,使得孩子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育引导。在游戏互动中认识到行为的偏差,进而作出行为的改善。引导孩子学会约束自身的行为,在自制力方面有所提升。
在与孩子做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会更加懂规则,继而对行为边界感有一定的认知,孩子的行为表达更加有约束性。比如说,家长和孩子玩红绿灯的游戏,孩子会明白绿灯的时候才可以前进,红灯的时候只能停止,为了保证游戏的趣味性,就必须遵守规则。而孩子的规则感得到建立后,孩子更加能够做到行为自律。
03
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日本心理学家宗像裕子在2015年做了一个实验,他要求三岁的孩子做一个需要控制自己冲动的简单任务:在得到正确的信号后,打开一个盒子会获得奖励。如果你看到一个蓝色的方块,那意味着你可以打开盒子,但是如果看到是红色三角形,就不要动这个盒子。
如果你不记得规则,就很难坚持下去。如果家长不及时提醒孩子,小孩子就很难记住我们的规则,他们很容易分心。
要训练孩子完成这样的任务,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研究人员测试了两种不同的方法,发现其中一种明显更好。当一个成年人在每次试验前提醒孩子们这些规则时,孩子们更有可能抑制自己的冲动。相比之下,给孩子几秒钟的时间停下来思考,而不去给他们任何提醒,却没有这样的效果。所以经常告诉孩子我们的期望,这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同理,我们也可以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博士撰写过一本书——《游戏力》。我也将里面的理论转化为和孩子的相处中。
小鸿儿是个特别自律的孩子。在什么时间点该做什么事情,她自己都心里都有底。前段时间小鸿儿说要去学舞蹈,我便带她去了。可能也是因为跳舞太累了,所以第二天要上课的时候起不来。这时候孩子她爸便直接说:你再不起床你就迟到了。怎么你越长大越不懂事了?孩子也委屈说:我昨天跳舞太累了起不来,我再睡五分钟就好了。这时候我拿起她平时睡觉抱的玩具说:噢太累了,起不来,整个人都特别累。好想小鸿儿帮我穿衣服哦!这时候小鸿儿就起床说:妈妈你真幼稚。便开始穿衣服了。
其实这就是在游戏中和孩子建立规则。小鸿儿清楚的知道如果自己不起床就会迟到,可是由于前一天的大量运动导致自己身心疲倦。这时由于爸爸在一旁说,孩子也不懂得把自己的情绪清晰的表达出来,便把这种矛盾的心理转移到爸爸身上。但是爸爸不理解她的心理,就会觉得孩子怎么越长大越不懂事了。
而这时我运用到《游戏力》的规则和孩子处理了这件事情。《游戏力》并不是传统陪孩子玩,而是在生活中和孩子随时随地发生亲子行为。用游戏的方式和孩子相处,在孩子有矛盾的时候也可以特别快而有效的解决。
孩子对自我的掌控力存在一定的不足,这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家长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认识到生活中的规则,这会让孩子避免触碰到规则的边界,并且有按照规则行事的行动力。游戏是一个建立情感链接的过程,可以使孩子与父母间通过互动的方式进行交流。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得到建立和补充。
做游戏对于大人来说是一种休闲,但是对孩子来说更多的是不可缺少的成长经历。孩子在游戏中认识世界,子啊游戏中丰富认知。当家长愿意花时间和孩子一起游戏的时候,会发现寓教于乐的效果更加明显,也更加容易获得孩子的积极的回应和反馈。
04
家长如何正确的培养孩子的自律性
◆及时的提醒规则要求
当孩子的行为具有明显的规则意识时,会显得很有行为掌控力。而家长在孩子行为发生之前进行规则的提醒时会加深孩子的规则概念,继而更加能够配合父母的引导,在行为表达上更加有约束感。
◆为孩子营造少干扰的环境
在培养孩子自律性的时候,家长可以适当的减少环境的干扰,使孩子较少的受到环境的刺激。较少的环境诱惑或者干扰可以让孩子的情绪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更加容易投入到接下来需要进行的事情中去。
心理学家达克沃斯说:众所周知,即使成年人一看到甜甜圈也会失去意志力。因此,保持自律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就是改变环境。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最大的干扰无非是电子设备。在孩子写作业的地方,尽量把电子设备远离孩子。这不仅是因为自律,还有一方面是由于人的专注力是有限的。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都习惯将电子设备远离自己。以防止外界的事情,打断做一件事情的思绪。
◆家长以身作则
我一直强调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家长的行为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一直在孩子不够自律,自律的反义词就是拖延。如果家长做什么事情都是拖拖拉拉,那孩子相应的也会有样学样。
我一直都是属于自律的人。知道第二天要上班,我会早睡早起。以防止上班起不来或者迟到。养成这个习惯也是来自于我的父亲,他是个非常准时且行动迅速的人,能马上解决的事情绝不拖到后面。小时候我不想做一件事情,就会想“等会做”,我父亲便告诉我:事情越拖也会越多,但是马上做完,就可以安心的休息。那为什么要选择拖到事情做不完了再来做呢?
很多家长倾向于说教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但是孩子在面对家长的说教时更多的表现出来的是厌烦、敷衍,孩子消极的应对情绪并不能够明白家长说教的主要内容。这就很容易造成认知上的局限,使得孩子对父母或者环境过分依赖,无法实现行为上的自我约束。大家对通过游戏培养孩子自律性的方式有那些看法呢?有哪些适合亲子间互动的游戏内容推荐呢?欢迎留言分享。
我是小鸿儿妈妈,我是一名乐观开朗、乐于分享最实用的育儿知识和经验的宝妈。
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多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