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引起的流泪、喷嚏、流涕、荨麻疹、皮肤瘙痒......哪些抗组胺药(成分)相对安全?
有免疫系统参与的过敏反应,只需要一点点的过敏源,都能引爆身体巨大的反应,甚至迅速危及到生命。 威胁生命的过敏反应,组织胺已经大量释放,此时急救需用 肾上腺素。普通的过敏反应,目前比较常用是第二代抗组胺药物。
针对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常用的二代抗组胺药物并没有什么帮助,伪麻黄碱也不是婴幼儿最好的选择,可以试用生理盐水做个雾化,或者用生理盐水鼻腔喷雾剂。注意还要与慢性鼻炎相区别,慢性鼻炎需要在耳鼻喉科医生的指导下正规使用鼻喷用激素(用量很少副作用小)。
此外,如今食物过敏确实比以往要多见,但是,事实上也只有2%的成年人和5-8%的孩子才是真正的食物过敏者。
一旦出现食物过敏的可能表现,通过辅食添加纪录立即分析原因,确定可疑的致敏食物以后,尝试“回避/激发试验”:以停止接触或者进食(少量)某种物品、食物作为回避实验,以再次接触或者进食(少量)某种物品、食物作为激发实验,如果回避实验中症状有所改善,激发实验中症状又出现,则可诊断为过敏,并确定过敏原。通俗一点说,多次进食这种食物,过敏症状反复出现,应该基本可以确定是这种食物引起过敏了。
有些家长热衷于到医院做“过敏原检测”。其实实验室过敏原检测只针对IgE介导的速发型过敏反应,并不针对所有的过敏反应,而且只能反映对已经接受过的食物是否存在过敏,无法预测对未接受过的食物是否存在过敏;并且必须是IgE浓度在体内增高到一定程度才可被检测得到。所以1 岁以内或过敏症状发生较短(6个月内)的婴幼儿,过敏原检测常得不到可靠的阳性结果,也就是说,检查结果并没有什么参考意义。
如果食物引起过敏反应轻微,只是发生口周红疹、红肿、瘙痒等,可以继续接着少量尝试,通常都会很快适应(完全不必担心会变成“过敏体质”)。
如果食物引起过敏反应明显,发生眼部肿、脸部肿,或者全身荨麻疹,腹痛、呕吐等,可以暂停添加这种食物,3个月到6个月之后再少量尝试,期间可以给宝宝尝试其他食物。
如果食物引起过敏反应严重,引起呼吸困难、声音嘶哑、严重的咳喘、甚至昏迷,应紧急就医,确定过敏原后要尽量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