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的两岁”,被称为“人生中第一个叛逆期”,这是大多数宝宝成长发育过程中,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
虽然说叫“任性的两岁”,其实这个阶段开始的时间并不局限于两岁。具体说起来,可能会在一岁半到三岁多这个区间出现。
爸爸妈妈会觉得这时候的孩子很难带,动不动发脾气。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各种表现:粘人、爱说不、倔强、自私、不分享、执着、耍横、说谎……(不一定全都有,但有那么几个,爸爸妈妈就很头疼了)
比较关注教育的家长,都已经很清楚,这是孩子必经的一个阶段,有这样的表现很正常。但不可否认,要和这个阶段的孩子朝夕相处,对爸爸妈妈来说,仍然是个很大的挑战。
先调整一下爸爸妈妈的心情吧,心里有这5点准备,当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时,我们起码不会太着急。
除此之外,还有5点,如果能让小宝宝明白,爸爸妈妈肯定会轻松很多。
当然了,这确实不容易,不是一朝一夕就做到的事情。爸爸妈妈都有经验,你跟这个时期的孩子苦口婆心讲道理,通常没什么用。孩子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和爸爸妈妈的互动交流中,慢慢体验,才能明白。
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成年人,改善我们自己的言行,去引导小朋友的过程。
我们可以尽量做到这几点:
第一、沟通,做到反思式的倾听。
倾听是沟通的基础,所谓反思式的倾听,就是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把孩子此时此刻,心里的想法、情绪说出来。
不要训诫、不要讲道理、不要争辩,这些通常都没有用。
比如,可以这样说:
别担心这样会误导孩子不听你的命令。相反这是在用温柔而坚定的方式,让孩子感觉到你爱他,同时,你也在坚持你的规则。
你可以理解孩子的情绪,但是,仍然坚持让孩子心情好些之后收拾玩具。这便是温柔而坚定。
即便孩子还是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但因为妈妈已经帮助了孩子疏解情绪,孩子会渐渐平静一些,不至于哭闹失控。
第二、正面引导,选择代替指令。
与其告诉孩子:“这样不对、那样不好”。不如直接告诉孩子:“你可以这样做,你那样做就更好了!”
用选择去代替指令,也是个不错的办法。
比如,有时候大人说,“把那个凳子搬过来,你搬不搬,你搬不搬?”叛逆期的小朋友一任性,可能就说,“不!”
但是如果给孩子一点选择,用更尊重的语言,就会好很多,比如:“宝宝,你想搬那个蓝色的凳子,还是那个红色凳子?”
小朋友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他也感觉自己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第三、成为会玩的爸爸妈妈,亲子感情会更好。
孩子之所以跟爸爸妈妈发脾气,内心的OS通常是:你们不理解我!
怎么能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理解我呢?
会跟孩子玩,让孩子觉得你好玩,更容易拉近亲子之间的关系。
比如:很多爸爸妈妈都告诉我,家里的玩具有几筐呢,小朋友都不爱玩,没有什么兴趣了。
那现在就可以把家里的旧玩具翻出来了。
一个普通的小球,它不仅仅是个球,它还可以当苹果,被孩子“卖“给你,它可以当面包,被你“烤”出来给孩子吃,它甚至可以当天空中划过的一颗彗星,在你们面前“飞”过……总之,给旧玩具加点想象力。
2岁正好是孩子想象力萌发的时候,我们陪他们玩的时候,一旦给旧玩具加上想象力,立刻有了新的活力,孩子立刻觉得很有趣。
第四点:适当的时候,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所谓叛逆和任性,都是因为孩子自己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
所以,在孩子越叛逆的阶段,尊重就显得更加重要。
在不伤害环境、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的情况下,小朋友的行为,都可以适当的被尊重。
比如,如果小朋友在涂鸦,让他决定自己想画什么,想怎么画;
比如,孩子今天想穿什么衣服出门,只要不过分,都可以听他的,哪怕他太阳天想穿雨鞋,也没关系。如果担心孩子出门后才发现穿这个不舒服,那么妈妈悄悄带好替换的衣物就好了。不需要在出门前,为了穿什么跟孩子纠结半天,最后出门时大家都一肚子气。
毕竟我们养育子女的目标,不是为了让孩子重复我们的生活,而是为了帮助他们,成功的进入他们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