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每一个分岔路,如何做出最好的选择?

作者:大J小D在美国 04-14阅读:2368次

开了公号后,一直有不少妈妈会在后台问我,是去上班还是当全职妈妈,怎么选?其实,这样的选择题不仅仅是当了妈妈后才会遇到,选喜欢的还是热门的专业?选安稳的还是有挑战的工作?选待在家乡还是去大城市闯荡?选爱我的还是我爱的人?人的一生其实就是在面对不同的岔路,在选择,然后继续前进。

我以前是非常害怕做选择的,每次去新的餐馆,连点菜这样的选择我都不愿意参与。我每次都是让老公或者好友点,但是新餐馆,不到菜端上来的那一刻我们都是不知道是否好吃。于是,每次遇到不好吃时,我就如释重负,心想,幸好不是我点的菜,然后还有理由去“怪”点菜的人。

我之所以不敢做选择,其实害怕的就是那个未知,那个未来的不确定因素。每个人生的艰难选择就像是去新餐馆点菜那样,不到最后我们都不知道这个选择是否好,因为害怕,所以我选择不做选择,或者让别人替我选,这样至少“菜不好吃”时,我可以告诉自己,怪他,是他选的。

后来这成为了我职业生涯的一个潜在短板,管理者是需要有勇气做决定的。于是,我开始看书,想学点方法论来武装自己。什么SWOT分析法、什么正反方理由罗列、什么五力分析法等等。我那时用的最多的是Heath兄弟的WRAP。(有兴趣的也可以去看这本书《Decisive:How t make better choices in life and work》by Chip Heath & Dan Heath,中文名称《决断:如何在工作生活中做出更好的决策》)

1、Widen your options(拓宽你的选项)

我们很容易被两选一而局限了视野,因此每次遇到要做重要选择时,尝试退一步去了解我们面对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比如你看到的也许是“职场妈妈还是全职妈妈”的二选一,但如果你退一步,也许你的问题本质是,“如果抓住孩子头三年更好进行启蒙?”,当以这个问题作为起点后,你的选项就不会再是这二选一,而可能还有“列出每日启蒙活动计划,让保姆执行”、“请一名专业育婴师”、“每晚和老人一起学习知识,帮助老人掌握”。不要轻易“杀掉”任何选项,而是逼着自己拓宽思维。

2、Reality check(考验每个选项)

列出不同选项后,就需要放到现实中进行考验,看看这些选项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我使用的方法基本上是自我调查研究、询问专家意见加上小规模“测试市场”。

比如,了解一下育婴师的薪酬,看看家庭是否承担得起(自我调查),再打听一下周围人使用下来的效果以及他们孩子的情况(专家意见+自我调查)。再比如,利用产假时间就开始和老人一起学习育儿知识,看看老人的接受度(“测试市场”)。

3、Attain emotional distance (给予一段冷却期来做决定)

不管承认与否,每个人在面对选择时自己内心是会有偏好的,所以完成头两步后,最好可以给自己一段冷却期再决定。特别是对于有些决定是带有感情色彩的,这样更能防止“头脑一热”。

每次完成头两步后,我会根据每个选择的实际情况和重要关系,要求自己第二天或者一周后再重新来回顾一遍,然后再做出选择。

4、Prepare to be wrong(做好为错误买单)

这一步是风险规划,当你做出选择后,尝试想一下,如果选择错误了,对我而言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我可以为这个错误买单吗?

这里,“对我而言的最坏结果”是关键,因为每个人害怕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你需要去想明白如果真的发生那个“最坏”了,你还能接受吗?有的人就会因此重新选择,而有的人也就会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连最坏的结果我都可以承担,那还有什么不可以呢?

说了那么多,其实我想说,我以上说的也不是全对。

我自己使用了WRAP方法一段时间后,又自我推翻了。我发现,即使我使用了这样复杂的方法论做出的选择,我还是会后悔,还是会说,“当初蛮好怎样怎样”。经过一段时间的“方法无用论”后,我想明白了,不管使用这些高大上的分析工具还是一拍脑门做出决定,最后还有最关键的一步:爱上你的决定,提高执行策略。

艰难选择之所以艰难,就是每个选项都有它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如果某个选项各个方面完胜另一个选项,那这样的选择就不会艰难了。其实,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当某个选择特别艰难时,也许选哪个都是一样的呢?

很多人常常挂在嘴边的,“如果重新来过,我当初就。。。”,其实,如果真的时光可以倒流,你的选择还是一样的,因为那就是当时你拥有的眼界和掌握的知识做出的决定,没有人会有“完美预测”的。

因此一旦选了,就爱上这个决定吧,心无旁骛地去为了这个选择努力奋斗。我选择了当全职妈妈三年,就不再瞻前顾后,以前的下属升职了和我无关,前东家有了新的工作机会和我也无关,现在和我有关的就是先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学好育儿知识,带好小D,最大化帮助小D康复。

当然,光一根筋地傻干也是不行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加需要从自己从外界不断地收集信息来进行微调和修正,这就是我说的“执行策略”。我会从朋友、亲人和自己那不断地收集反馈,比如父母担心我和社会脱节;我内心害怕经济不独立而没安全感。

这些反馈其实和我的决定无关,但这些反馈却会让我们误以为是自己的这个决定不正确。因此,我们需要使用“执行策略”,将这些反馈成为接下来调整改变的方向。

为了防止和社会脱节,我开始有意识地看书写作,坚持写公号,脑子不但没退化反而更加灵活了。现在这个公号也开始有了大家的打赏和一些推广,赚的钱多少姑且不论,但至少给了我满满的底气,原来任何时候,我都还是可以有能力自己给自己一些安全感的。

很多人最终懊恼自己的选择,其实即使换成另外一个选择,结果也常常是一样的,只不过我们都愿意给自己找借口而已。

很多时候,可怕的不是决定,而是之前的犹豫不决和之后的摇摆不定;

很多时候,后悔的也不是决定,而是没能认定目标后的全力以赴;

很多时候,我们不敢选择,其实是害怕自己让自己失望。

如果,我们可以原谅推延的自己,原谅懒惰的自己,那为什么不可以对当时果敢做选择的自己宽容一点呢?

果敢不意味着我们每次的决定都是最完美的,但我们却知道,这个决定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完善的。

也许并不是每次努力都会有最完美的结局,但我们也知道,所有的路都不会白走,成就我们的不仅是成功,更是努力的过程,甚至是失败。

人的自信和底气都是要靠自己这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现在的我终于不害怕选择了,

因为我知道,

人生每个岔路选择拿什么牌,只是开始,

如何打好这副牌,才是关键,

而这才是真正的选择!

关注微信公众号:大J小D,看更多精彩文章

  • 你和社会脱节不是因为当了妈,别再让孩子背这个黑锅啦
  • 大J|当妈后,我不纠结、不焦虑、很幸福的秘诀在这里
  • 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跑步教会我的那些事
  • 产后塑身|生完孩子后的女人正确打开方式
  • “非主流”育儿书单|不仅是妈妈,也是女人,更是CEO

大J,坐标纽约,曾经知名外企经理,现全职妈妈,分享在美国学到的育儿知识,没有理论翻译,只有在儿医指导下的实践心得和运用企业带人智慧的聪明育儿方法。畅销书《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跟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的作者,微信公众号:大J小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