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智慧
幼升小专栏第36篇,从一个现场细节聊起:
在一个幼升小的互动活动上,一个孩子的表现比较“突出”,太过拘谨,在和老师交流的时候,手竟然抖得厉害,问他几个问题,声音很小,也都答得不太顺利,眼睛里的眼神游移不定。和周围其他活泼泼,响亮亮的孩子相比,显然有很大的差异。陪伴来的妈妈也显得很着急,一再表示“在家里还算好,都懂得呀,怎么到这里就不行了呢?真是急死人了!”
在后续和孩子妈妈的聊天中得知,他的爸爸在外打工,实际上缺席了孩子的成长过程,而这位妈妈的脾气过于暴躁,没有耐心,动辄打骂孩子,导致孩子自卑、恐惧、交流有点障碍。
我经常在一些场合遇到一些父母,有的也是事业有成的中产白领,闲聊中知道他们的孩子基本上都在义务教育阶段,一谈到教育孩子,许多父亲都说自己工作太忙,没有时间“两头不见面,早上出门孩子没醒;晚上回来,孩子睡了。”其实,我完全理解,虽然说对这位爸爸来说没有时间也许是实情,要养家,要挣钱,要给家庭带来好的生活,这些都是这些父亲堂而皇之缺席孩子成长的潜在理由。
在这里我就不专门写长文反驳这些爸爸的理由,客观上虽然可能存在一些“忙”的事实,但绝对不能成为推卸的责任,今天的文字聊一些建议,对于一些“忙”的爸爸来说,参考一下,妈妈不妨可以转发给孩子的爸爸看一看。
孩子生下来有两个方面需要父母关注,一是亲密性,二是独立性。母亲对于培养孩子的亲密性具有天然优势和特殊职责,相对的,父亲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义不容辞。
当然,我们不能机械地界定,母亲只能培养孩子的亲密性不能培训独立性,父亲只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能培养亲密性,这样理解就过于教条了,这里的区别就在于各自的潜能优势不同,需要各有所长的有机结合。许多相关的调查发现,不仅仅男孩的成长离不开父亲的榜样和引领,杰出女性的成长也往往得益于父亲的鼓励和支持。现在的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就是一个例子,她一回忆自己的成长,感谢父亲几乎成为口头禅。
那么,究竟如何做好一个爸爸呢?这个问题自然也会各有标准,以下的建议仅仅是一个参考和个人的分享,需要读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理解和感悟,如果您有一些想法愿意分享,可以在后面留言,很期待。
首先第一点,多给妻子一些关爱和支持
在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第一,亲子关系第二。这个观点很可能超出许多朋友的预料,既然是讲孩子的教育问题为啥扯到夫妻关系,还列为第一!你没有看错,我这里确实把夫妻关系放在首位,因为家庭的根基在于夫妻,亲子关系是家庭的枝叶。如果没有优质良好的夫妻关系,不可能有完善和谐的亲子关系。
在实践中,那些父母关系恶劣,经常吵架或者父母离婚的孩子,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隐患,这些隐患不一定直接有什么危害,但对于个体来说是有缺失的,一旦一个孩子缺失了完整的父母之爱,他对整个世界的理解也会残缺。
那些有成长顺利,积极向上的孩子,无一例外出自幸福的家庭,虽然不一定经济富有,但父母关系融洽,孩子会有天然的安全感,这是他健康成长的最强大的后盾。
因此列为第一,至于如何关爱和支持妻子,这里就不多叙述了。
第二、爸爸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
与爸爸相处时间较长的孩子,容易从爸爸那里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创造意识和想象力,有利于刺激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和自信心。爸爸的文化素质对孩子的自制力、思维灵活性产生直接的影响力。有句话说得好:“孩子是看着父亲的背影长大的。”从爸爸的身上,孩子观察男人的样子,丈夫的样子,爸爸的样子,同时会思考什么是独立和勇敢。可以说,父亲是孩子走向世界,拓展视野的引路人。
其实婴儿从5个月起,就已经可以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是不一样的,尽管那时他不会说话,但他的眼神可以感觉到。当爸爸抱他的时候,他已经开始惊奇于爸爸的伟力,因为爸爸把他举得更高,让他四肢充分舒展,感受到自由和更开阔的世界。
如果一个爸爸自身有许多坏习惯,做事不靠谱,不诚信,酗酒,生活无规律等等,那么孩子会看在眼里,他就会把整个世界看成这个样子。因为,爸爸是原件,是榜样,孩子就是复印件,是模仿者。
来看一组数据,心理学家对398名罪犯进行了关于父亲信息的调查,调查结果令人动容。其中有183名罪犯的父亲酗酒,120名罪犯的父亲赌博。由此可见,父亲的行为举止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之大,父亲的错误行为将会带给孩子不健康的影响,父亲正确的行为将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
所以,读到这里,许多原来有坏习惯的爸爸开始反思自己,如何给孩子最好的榜样,具体怎么做,仔细读读前面的文字就明白了,每个人做的不一样,但你可以给自己孩子最合适的。
第三、爸爸培养孩子沉稳淡定的性格和独立人格
爸爸和妈妈相比,是相对理性的存在,面对各种难搞的问题总能表现出一种临危不惧的镇定感,情绪相对稳定。如果是妈妈来处理,遇到脾气暴躁的,很可能会歇斯底里;如果遇到软弱的,就会六神无主哭哭啼啼,事情依然没有解决,但给孩子留下的却是极端的记忆。
如此爸爸长时间陪伴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养成遇事不慌张,不怕事,不抱怨的性格,从容面对事情与问题,在人生的道路上也会迎难而上。母亲对孩子教育多是事无大小的包办,而父亲对于孩子多采取的是放养模式,有助于帮助孩子形成独立有主见的人格,鼓励孩子自己多动手,多思考,自己决断。
因此,爸爸教育的孩子常常更独立自主,面对困难时总能迎难而上,独立积极面对困难。
也有人建议家庭教育的责任分工,婴幼儿阶段以母亲为主,小学阶段父母的责任各半,中学阶段以父亲为主。对这个观点我并不太赞成,其实在婴幼儿阶段爸爸的真实陪伴介入会更有利于孩子形成深层次的一些品格,因为这个阶段是不可逆的,一旦错过就永远错过,而到了学习阶段,孩子可以通过阅读等路径拓展改善自己的视野和价值观是有可能的,但在婴幼儿时期或者学前期,唯有爸爸的真实介入会形成孩子良好的品格和习惯。
有一位清洁工父亲,就带着自己幼小的孩子一起劳动,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一起忙碌,这个儿子后来考取名牌大学,回忆起来都是最父亲工作一丝不苟的场景,这对孩子的责任感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是有启迪的。
第四:爸爸高质量的陪伴不在于时间长短
工作忙碌的父亲往往加班多出差多,这固然会减少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但是,如果你心里有孩子,就可能把父爱带到天涯海角,甚至让父子之爱飞翔起来。比如,不管走到哪里,都与孩子保持联络,吸引孩子对你所到之地产生兴趣。
一位女博士回忆说,她小时候,父亲经常出差,每次回来都给她带不同的日记本,积累多年居然有几百本日记本,她珍藏至今,可以做一个展览了。她过10岁生日的时候,父亲从遥远的地方写来一封信和一张带有音乐的贺卡,祝贺她生日快乐。这是她独立收到信和贺卡,过去爸爸总是在写给妈妈的信中提到她,那种惊奇的感觉永远难以忘记,至今保存着这封信和贺卡,尽管贺卡已经不再发出音乐声了,但依然珍藏着。
相反,另一些爸爸尽管和孩子在一起,但却终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打游戏、玩牌、聊天、刷屏,或者就是责打孩子,看孩子都是不顺眼的地方。
有位父亲曾对我说:“养不教,父之过。随时随地纠正和教育孩子是我做父亲的职责。”他15岁的儿子却说:“我觉得父亲从来就没有喜欢过我,在他眼里,我浑身都是毛病,我的存在使他没有了快乐。”当一个父亲把管教孩子只看成是一种责任、怕别人说自己不尽责时,就会失去对孩子的爱和沟通能力。这样的教育缺乏良好关系的认可。
在多数家庭里,父亲热衷于扮演权威的角色,而这种权威意识是直接降低陪伴质量的因素,陪的时间越长,孩子损害越大。应该寻找有益的游戏,到大自然去旅行,阅读一本经典的著作等等陪伴就会给孩子带来全新的体验。
所以,我们不仅需要爸爸有时间陪孩子,更需要在这段时间里有高质量的陪伴,不会负面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稍微把今天的专栏小结一下:
要有共识,爸爸的缺席对孩子的成长会有重大负面影响,甚至影响他的一生。
在发挥爸爸的积极影响力的方面罗列了四点,实际上远远不止,限于篇幅,先写4点。
首先第一点,多给妻子一些关爱和支持
第二、爸爸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
第三、爸爸培养孩子沉稳淡定的性格和独立人格
第四:爸爸高质量的陪伴不在于时间长短
正是因为爸爸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因此每一个爸爸要树立好自身的榜样,做好一个爸爸应有的责任,要对家庭负责,尊重爱护妻子,经常高品质的陪伴孩子,树立一个稳重大气的形象,让孩子在父亲的行为与价值观中,健康成长。
最后,请再一次深刻记住:在孩子的心里,爸爸的角色是无可替代的,关注孩子的成长,是每一位父亲义不容辞的天然责任。
原创不易,若觉得有收获,可以自由打赏,也可转发给需要的朋友,或者把您遇到的困惑留言给我。也可关注公号“陈老师家长汇”,或在喜马拉雅FM平台搜索“北纬32度半”,给您最合适的育儿方法音频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