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你真听话”,这样的表扬说得越少,孩子将来越有出息

作者:沛泽妈读心理 04-11阅读:5547次

几个五六岁的孩子拿着彩色粉笔在地上画画,就在小家伙们津津有味地画画的时候,走过来一个老奶奶,她看了看孩子们的画,吃惊地对孩子们说:“你们怎么把苹果画成了蓝色,而且还长在花盆里,苹果是红色的,是长在树上的……”老人耐心地给孩子们解释。

如果你是一位孩子的家长,当你听到老人这样告诉你的孩子,你会支持老人的做法吗?恐怕很多中国的家长都会觉得老人说得很有道理,没有什么问题。不过,我们却忽略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让孩子听我们的话?我们的话就一定是正确的吗?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对孩子们说:“宝宝乖,你要听爸爸妈妈的话,那样爸爸妈妈就会喜欢你,会给你买好玩的玩具。”总之,听话才是好孩子的标准。其实,这个标准只不过是我们成人自私的做法,因为听话的孩子好带,能省去很多麻烦,可等孩子长大了,就会有大麻烦了。

听话的孩子不会太优秀

当下,有教育专家提出这样的观点: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我认为这非常有道理,如果一个三岁的孩子不会反抗,那才是有问题。

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海查曾做过如下的实验:他对二至五岁时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与没有这种倾向的100名儿童追踪观察到青年期。结果发现前者有84%的人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做出决定的能力。而后者仅有26%的人意志坚强,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任。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独立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一个独立的人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发挥自己的潜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人生价值。

晓梅,21岁,护理专业毕业,大学毕业后,就一直窝在家里,不愿意出去找工作,父母很着急,催促她快点出去找工作,“你看你的同学都找好了工作。”

“他们的工作都是父母帮忙找的,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找工作呢?”晓梅反倒质问起父母来了。

“你已经成年了,找工作就得自己去找,我们没有关系,怎么帮你找工作嘛!”父亲很生气。

“可当初我就不喜欢护理这个专业,是你们非要让我报这个专业,现在你们又不给我找工作,反倒怪起我来了!”晓梅的一句话说得父母哑口无言。

细细想来,这事真的不能完全怪晓梅。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要他听话,凡事父母做主,从来没有给他自主的机会,有一天,孩子长大了,我们又会抱怨:我的孩子干什么都不行,找工作还需要我托关心,真不让人省心啊?其实,这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家长教育理念的问题,我们从小就教育孩子听话,才导致了办事能力不足。

就像孩子们画蓝色的苹果一样,你为什么非要纠正他呢?也许,有一天,孩子真的能培育出蓝色的苹果,将苹果种在花盆里。遗憾的是,孩子还没有动手,甚至连想象的机会,大人都没有给他,早早地就剥夺了他的创新想法。

如何培养一个有主见的孩子

孩子有主见,将来才有可能有作为,但有主见的孩子并不是天生就如此的,这与后天的教育是分不开的,那么,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如何培养一个有主见的孩子呢?

1.不做强势的父母

一次,我和好友文带着孩子们去逛商场,文想给女儿小恩买条裙子,“小恩,你喜欢哪个颜色的裙子,红色、黄色,还是蓝色呢?”站在琳琅满目的货架前,小恩摇了摇头,“我不知道,妈妈给我选。”文选了一件红色的连衣裙,“小恩,你看这件怎么样?”小恩没有说话,有些不知所措。“给你买衣服,你都不知道要什么颜色的,算了,就这件了。”文没有耐性在和女儿商量,拿起一件红色的连衣裙就去付账。

逛街逛了一半,沛泽嚷着要吃冰激凌,“妈妈,我要吃草莓味的冰激凌。”我答应给沛泽买,转过头问小恩,“你喜欢吃什么味道的冰激凌呀?”小恩听说给她买冰激凌,很高兴,拍着手说:“我喜欢吃奶油味的。”“吃什么奶油味的,那又不是真正的奶油,对身体不好,你和哥哥一样吃草莓味的吧。”就这样,在整个逛街过程中,小恩唯一一次的自我做主还把母亲给拒绝了,小恩并不哭闹,只是沉默不说话。

强势的父母一味地让孩子学会服从,会让他成为家里的弱者,让他无法感知自己的力量,会觉得自己是无力的,任何事情都是他把握不了的,所以遇到事情时,往往容易被外界的因素影响,无法做出自己的判断,人云亦云,左右摇摆。

其实,说到底强势的父母犯了一个很重要的错误——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他们认为孩子并非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依附于父母存在的,所以,我们要对孩子发号施令,不用考虑孩子的感受。只有父母改变这种心理,孩子才能得到释放。

2.给孩子选择权

孩子放学回家,对妈妈说:“我能看会电视,再去写作业吗?”“不行!现在就去写作业。”孩子想学画画,不学舞蹈,父母却不同意,“女孩子学跳舞,能塑身,以后有气质。”

当孩子提出要求时,如果我们总是习惯地拒绝,不给孩子一点选择的空间,什么决定都父母说了算,大包大揽孩子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那么,孩子长大了,就会和晓梅一样,连找工作这种需要自己去做的事情,都要拉着父母。

我们拒绝孩子自己做决定,是因为担心孩子的决定是不正确的,可是没有尝试的机会,孩子长大了就能自己做出正确的决定吗?为什么不试着让孩子去规划自己的时间和生活呢?我们压制了孩子的选择权,事情就真的会朝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吗?

以孩子是先看电视还是先写作业为例,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如何平衡看电视与写作业两者的关系,或允许孩子自己固定看多长时间电视再去写作业。我们一句“不行”全盘的否定,孩子就能心平气和地写作业了吗?

只有经常给孩子选择权,孩子的思维才能更活跃,才会更好地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把握自己的时间,所以,不仅不能阻止孩子去做选择,还应该为他能够主动做选择点赞,告诉他“自己决定事情”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3.家长要学会示弱

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每次老公出差,我在家照顾两娃时,沛泽都特别懂事,能主动帮助我做事,照顾二宝。但是老公在家,沛泽就非常作,自己能做的事情都不愿意做。为什么会有天壤之别呢?因为我会在沛泽面前示弱。

比如,二宝因为不会搭积木着急哭闹时,我就会说:“哎呀,这积木怎么搭啊?我没你哥哥聪明,妈妈小时候也没有玩过啊?”这样一来,沛泽就会很高兴,很有成就感的帮助二宝。

在孩子能做的事情面前,家长越示弱,孩子就会表现得越强,更为重要的是,这对提高孩子的自信非常有帮助,要想让孩子成为有主见的人,自信是必备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