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慢转弯 | 度过诗意而浪漫的青春期,家庭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

作者:志泽教育 04-03阅读:5359次

青春期的孩子到底怎么教

好好说话,孩子不听

语气重了,孩子暴躁

说话啰嗦,孩子又烦

大声吼他,又怕孩子冲动

过去行之有效的做法

已经不再具有魔力了,怎么办?

事实上,教育烦恼的背后

是父母 对孩子的期许、要求

与孩子身体、心理发展需求

有了矛盾和冲突

具体家长该怎么引导?

今天,跟随小墅老师一起学习!

青春期心理需求:9个字

求关注、求理解、求尊重

李玫瑾教授说过,青春期孩子的全部诉求——求关注、求尊重、求理解。 这也是青春期孩子“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成长宣言。

【求关注】

人最重要的基本需求是归属感。归属感,其实就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青春期孩子,自我意识增强,非常渴望被人看见和关注,从中他能确认自己的价值和存在。如果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得到关注,孩子内心就会自卑,甚至成为永远的空缺。

来自父母的困惑

我们已经给了孩子全部关注,甚至24小时跟着,但孩子根本不领情啊!

原因分析

父母和孩子的关注点不同频。这份关注不只限于成绩、学习,不只在于外在表现,而是得关注孩子内心深处的感受和情绪。

【求理解】

青春期孩子面临的压力,是我们很难想象的。在这个从儿童走向成人的过渡期,他们前所未有的自尊水平,想要证明自己,可又敏感,容易受挫。如果父母不理解孩子内心的挣扎,使用错误的方式,孩子就很容易在对抗中越走越偏。

来自父母的困惑

“别人都能考优秀,你为什么不可以?”“别人都能坐得住,吃得了苦,你也可以的!”……当我们这么说的时候,真的是想激励孩子!但孩子却表现得很挫败、气急。

原因分析

无论出发点是什么,都要建立在理解基础上。我们只看到孩子的“不行”,也理解读书是辛苦的,却没看到“不行”的背后——孩子的付出、经历和煎熬。只基于我们视野下的事实,并不是理解。理解,是基于孩子视野下的感受、事实和经历。

【求尊重】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尊重。这个阶段,孩子的身高会突然发生变化,这种视觉带来的转变,会让他们有能与家长平权的心理要求,他们会喊出:“为什么不可以?!”“为什么一定听你的?!”

来自父母的困惑

我们真的在和颜悦色、娓娓道来,真的是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在和孩子讲话。为什么孩子就油盐不进,还逆反?

原因分析

孩子自己的感受、想法没有被关注、理解或允许。当我们以这种方式在表达时,通常是在和孩子说我们的要求、期望,并让他心领神会地去执行。所以孩子自己的想法、打算即使有说出来,能被理解和倾听了吗?孩子会因为不被理解、不被尊重而恼怒或羞耻。即使时间会平复情绪,但难以修复受到伤害的心灵。

【温馨建议】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因为爱,我们常常把自己的人生道理输送给孩子,把自己认为好的处事准则讲给孩子听,希望孩子平安、顺遂、自强、富足。这种格局下的爱,是真正爱孩子吗?还是出于自己内心对过去某些不好的体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不安、害怕呢?

其实,换一个角度看,孩子也是一个独立人格的个体,和我们完全一样,他拥有去体验人生、感悟人生的权力!独立,本就是青春期孩子最大的宣言。

父母的教养方式:2个维度

接纳 / 响应 要求 / 控制

“接纳/响应”维度

是指父母对孩子需要的支持程度和敏感程度,即能敏锐地捕捉孩子的需求,并能给予支持或接纳。接纳响应性高的父母会经常微笑地面对孩子,表扬和鼓励孩子。当孩子做错事时,他们会严厉地批评孩子,但一般情况下,他们会温和地对待孩子。接纳响应性低的父母经常轻视、批评、惩罚和忽视孩子,并且几乎不会与孩子交流他们喜欢和欣赏的事物。

“要求/控制”维度

是指父母对孩子限制和控制的程度。要求控制性高的父母会制定规则,期望孩子遵守,并会密切监控孩子的活动,以保证孩子能够真正地遵守规则。要求控制性低的父母会较少限制性,他们对孩子几乎没有什么要求,给予孩子相当多追求自己兴趣的自由,并且同意他们对自己的活动独自做出决定。

这两个维度交叉,就形成了四个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 专制型、宽容溺爱型、民主权威型、冷漠忽视型。

【温馨建议】

请以合理、民主的教养方式(民主权威型)来管理孩子。即:关注、理解和尊重孩子身体、心理发展需求,并能在自身规则清晰的情况下给予孩子积极“接纳/响应”,同时以恰当的方式提出合理的要求。这种既有控制性又有灵活性的方式,将有望安然陪伴孩子度过一个健康的青春期。

青春期是诗意和浪漫的

又是烦恼和忧愁的

请放下对孩子的评判

理解孩子的处境

多用耐心和智慧

做出更有效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