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医院的妇产科,夜班从晚上5点钟开始,到第二天早上8点结束。
每一天的深夜,在产房,都发生着不同的故事……
作为一家三甲医院,我们经常会接收一些外院诊疗不了的危急孕产妇,
这也是职责所在。
这天夜里,急诊车送来了一位距离预产期还有18天的外院转院来的孕妇小刘。
马主任接诊后,立刻进行了常规检查,检查发现,小刘是臀位先兆临产,而且腹中胎儿窘迫,羊水少。这种情况,没有别的,就是马上进行剖宫产手术。
听说马上就要手术,小刘对马主任说。“可是,医生,我肚子里胎儿。”
马主任问:“胎儿怎么了?”
小刘拿出了一张在外院产检检查的B超单,B超单上显示,小刘肚子里的胎儿被确诊为脐膨出的腹部缺损畸形。
马主任不解的说:“当时,产检医生没有告诉你,胎儿可能患有先天畸形吗?”
小刘说:“告诉了,可是,我今年37岁了,已经流产4次了,这次要是再放弃这个孩子,我就真的生不了了,无论情况如何,我都想留下他。”
马主任知道,自己遇到了难题。
产检B超明确提示,胎儿存在异常,腹部先天缺损或畸形。如果剖宫产后胎儿情况不佳,在出生后就要进行外科修复手术,很有可能会因胎儿出生状况差又合并脐部膨出畸形,因啼哭又形成脐疝,等不到手术就夭折了。
在通常情况下,先天性腹裂、脐膨出以及各种重症消化道畸形新生儿即便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也要相隔数个小时。由于外界不良刺激及感染风险,患儿的死亡率可高达50%以上。怎么能挽救小刘肚子里的胎儿呢?
马主任想到了一个办法,对胎儿实行产时胎儿手术。
“产时胎儿手术?”小刘和她老公都愣住了。
“简单的说,就是一些有问题胎儿出生后,在开始自主呼吸前,马上进行手术。”
“这种手术有什么好处吗?”小刘问。
马主任说:“像一些腹部肠体的畸形,比如腹壁裂、脐膨出、脐疝等疾病,如果在患儿自主呼吸或者进食后手术,肠体会发生膨胀,不仅手术的难度增加,腹部的感染的可能也随之增加。很多夭折的孩子就是由于出生后没有过去感染关而失去生命。实行产时手术呢 ,因为患儿出生后始终在手术室的无菌环境中,能够有效避免继发损害,如误吸、寒冷损伤、感染、缺氧等。”
“好吧,我们同意,都拜托你们了。”
孕妇和家属都同意了,马主任却感到了另外的一种压力。实施这种手术难度不是一般的大,需要影像科、产科、新生儿外科等多个专业的医务人员相互协作,光靠妇产科一个科室是完成不了的。
在院领导的支持下,我们妇产科联合了儿外科、新生儿科、麻醉科、手术室、医学影像中心、产前诊断中心、ICU等多科室,一起为手术保驾护航。
特别是小儿外科的胡主任,他承担的是最主要的手术,新生儿的腹部缺损修复。为了做到万无一失,胡主任每天都研究案例,观察B超影像,还让后勤人员,专门找了实验羊,进行了模拟手术实验,保障手术的娴熟和准确。
这天晚上7点半,一场大会战开始了,开场戏是麻醉科的医生,对小刘进行麻醉。
是全麻还是腰硬麻醉?在术前方案的讨论中,对于麻醉的方式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全麻,但是,实施全麻,对子宫收缩有抑制并且会影响到新生儿。
实行腰硬联合麻醉呢,对麻醉师技术要求很高,药量要精确,给多了,对胎儿有抑制作用,对产妇也不好。吃少了,产妇的子宫就不够松弛,胎盘易快速剥离,气管插管困难,手术难做,新生宝宝也会出现危险。
权衡在三,麻醉科的医生选择了腰硬联合麻醉,精准给药,实时监控。很快,小刘进入了麻醉状态,马主任早就换上了手术服,上台开始了剖宫产手术,剖宫产手术,对于马主任来说,轻车熟路,但这次的难度在于,既要保证胎儿的娩出,又要避免胎儿娩出后子宫迅速收缩掐断脐带,一旦脐带被切断,新生儿就会转为独立呼吸模式,造成腹部膨胀,对接下来的腹部畸形修复手术有不良影响。
手术台上,马主任熟练的切开了小刘腹部的皮肤,划开了子宫、刺破胎膜、找到胎儿位置,取出胎儿,仅用了8分钟,一个男婴就顺利出生了。在台下的新生儿科的戴医生立即为新生儿进行了气管插管,建立静脉通道,平稳胎儿血氧,避免胎儿因缺氧而造成缺氧性脑病,影响孩子以后的智力发育。
接下来就是重头戏了,需要马上给新生儿进行腹部缺损修复了。主刀医生是儿外科的胡主任,这种小儿腹部修复手术,需要的是稳准快,一刀下去,要找准精准的部位,动作还需要非常迅速,一旦手术时间过长,新生宝宝就会出现自主呼吸或哭闹,会让腹部更加膨胀,难以修复到位。
按照事先制定的方案,胡主任打开了新生儿腹腔,婴儿的一部分肠管,通过脐部的腹壁缺损,膨出在了身体外,胡主任胆大心细, 将膨出的肠管纳入了小宝宝的身体内,并修补好了3*3cm的巨大脐疝。
术后新生儿生命体征平稳,被送入重症医学科进行监护观察。经过了半个月的综合治疗后,小宝宝身体恢复了正常,可以正常的进食母乳了,很快就出院了。
深夜的产房,什么事都可能发生,门铃每一次响起,都是生命在叩门。静静的,听助产士小红姐为你讲述那些生死相依、悲欢离合的产房故事。下一夜又会发生什么呢?关注小红姐的《深夜产房系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