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咿有话说
昨天,我们学习了"学龄前孩子的成长问题"。有宝爸宝妈就问了,有没有学龄初期(7岁、8岁、9岁)小朋友的心理及教育方法呢?
学龄期的7~9岁孩子,一般是小学二三年级。此时的孩子和刚入一年级时相比,明显有了变化:学习能力增强了,更加活泼自信,对大人的心理依赖减少,活动范围更大,有了更多的伙伴,等等。
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更多了:闹情绪的频率增加了,顶嘴现象突出了,不愿意受管教约束,玩的心思更重了,做事缺乏条理,注意力分散,等等。
孩子为什么会两级分化现象如此突出呢?这源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到了学龄初期,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并在认知、思考、行动力上出现了一个飞跃式的发展。
在我们分析之前,先来看一封心理学家写给8岁孩子的信吧。
亲爱的小人:之所以叫你“小人”,有两个原因。一是我第一次看见你的时候,你的确很小啊,胳膊腿细得像我的手指;二是“小人”这个词稍带贬义,就算是对你有时候调皮而我又对你没什么办法的一种“报复”吧。 首先我想对你说抱歉,因为我们没有征得你的同意,就让你来到这个世界上。也许你觉得好笑,你都没有出生,怎么可能征求你的意见呢?但爸爸这样说是认真的,人生有很多自己做不了主的事情,出生就是最开始的那一件,死亡是最后的那一件。当然,不仅仅是你,我们所有的人,都是这样莫名其妙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后来不得已才离开的。 爸爸和妈妈也是这样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在生活了二三十年后,觉得这个世界还不错,就决定让你也来看看。所谓不错的意思,就是这个世界有很多有趣的地方,但它并不完美,还有很多不那么好的、甚至丑恶的地方。不论你以后怎么看待生活,爸爸都想跟你定一个“君子协定”:如果你觉得这个世界精彩又好玩,你不必谢谢我们;如果你觉得人生痛苦又无趣,你也不要责怪我们,好吗?
你的出生,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从此我升级为爸爸,这可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大的“升迁”。八年来,你一直都在教我怎样做一个好爸爸,你教得很好,我呢,也在不断地努力学习着。
你出生之前,爸爸只是做着你奶奶的儿子,无休无止地接受着奶奶的爱,而没有学会怎么给予爱。爸爸想告诉你,学习爱和被爱,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课。有了你之后,爸爸才学会了怎么给予爱。
你以前是那么的弱小,而你以你的弱小衬托了我的强大。在你感到害怕搂着我的时候,在你让我为你打开矿泉水瓶盖的时候,从你无比欣赏和崇拜的眼神里,我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我觉得这是这个世界上最真诚的信任和赞美呢。爸爸从你那里得到的荣誉和鼓舞,远远超过了从其他方面得到的。 爸爸是别人的心理医生,而你却是爸爸的心理医生。在爸爸内心变得不那么宁静的时候,你纯真灿烂的笑容可以很快让我从心灵的泥潭中走出来,变得跟你一样轻松和快乐。看心理医生是需要花钱的哦,所以我还欠你一大笔治疗费啊,呵呵。 亲爱的小人,现在你已经8岁,今后你做的事情,我只提建议、提供选择的可能性,最后都让你自己作出决定。请记住,爸爸会祝你成功快乐;但是,如果你的选择错了、失败了,爸爸永远都在那个可以让你休息和疗伤的地方等着你,等你重新振作起来的时候,再鼓励你上路。 爸爸要再次谢谢你,在爸爸的下半生,你会演出如此吸引我注意力的戏剧给我看,使我延伸了自己的生命。所以,爸爸觉得,养儿养女,不是为了防老,而是为了希望你活得比我更丰富、更精彩。
看完了这封长信,作为爸爸妈妈的你有什么感触呢?
这位心理专家的信中,展现了学龄初期(7~9岁)孩子具备的五大心理特点。
特点一、孩子对大人的心理依赖逐渐降低
(一)表现:
我们经常会看到小学一年级孩子,在上学和放学路上,会牵着大人的手紧紧跟随。不过,经过一年时间的成长、适应和锻炼,到了二年级,绝大多数孩子,都会逐渐放开紧牵着大人的手。
这是因为,孩子在一年级时,对大人还有很强的心理依赖,主要源于对陌生环境还不够熟悉,出于下意识的自我保护心理,会常常紧紧伴随着监护人。而二年级后,孩子已经熟悉了小学校园,熟悉了上学和放学的路径,清楚每天自己要做什么——这为他们逐渐摆脱对大人的心理依赖创造了条件。
(二)问题:过度保护让孩子产生逆反情绪
现实生活中,很多年轻父母,包括老人在内,大都无视孩子成长变化,常常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以避免发生意外。这种”过度保护“,会让儿童期的探索活动得到限制,让孩子产生不情愿或者反感情绪。
(三)解决: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
家长面对孩子”活动能力“增强这一现实,此时应该重点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否则,你会越来越放不开手,越来越对孩子自由活动不放心。
很多家庭常忽略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通常问题是因为:缺乏家庭教育的意识、不清楚安全教育重点、没有时间、第一教育责任人不能明确等四方面的原因。
安全教育与孩子的健康成长紧密相连,更关系到孩子今后是否能真正走向独立的关键。如果你重视孩子的教育,就应该把上述四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
特点二、“学”与“玩”的矛盾更加突出
(一)表现:
因为进入学龄初期的儿童已经处于“玩伴儿期”,对“玩”的渴望最为强烈。但我们的教育却又极大地限制着孩子“玩儿”的时间和空间。这样一来,既让孩子“玩”不痛快,又不能保持学习时的专注。
当大人看到孩子做事或者学习不认真时,会不厌其烦地督促孩子要认真,但孩子内心真正的渴望却很少被大人所理解,一味督促或者用生气发火来逼孩子就范,是起不到作用的;相反,却常让自己情绪失控。
(二)问题:家长容易情绪失控
如果你经常陪伴教育孩子,你就得成为情绪的积极管理者,不能拿成人的心态去面对正在成长中的儿童。否则,必然导致自己每天重复发脾气。其实,这给孩子树立一个负面的榜样,孩子不知不觉间便模仿了你的言行。所以,家长不管孩子表现如何,必须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三)解决:合理安排“学”和”玩“的时间
合理安排孩子玩和学习的时间,前期可以多安排一些“玩”的时间,同时给孩子灌输“玩要专注,学习更要专注”的意识。
有些家长不知道如何关注孩子的“玩”,也不清楚“玩”的内容,以为放开孩子,让孩子随便去就行,这可大大的不妥。
“玩儿”是有讲究的。像亲子游戏,玩伴儿游戏,单人游戏等,都是要动脑筋鼓励孩子去做。至于兴趣班,选择孩子感兴趣的一两个就足够了,这样就省出时间了。孩子“玩”的专注,在有条理的引导下,学习也会跟着专注起来。
特点三、学龄初期的孩子不愿意受约束
(一)表现:
绝大多数学龄初期的孩子,因为父母不懂家庭教育,或者不知道如何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情感习惯。当进入二年级后,就会发现孩子越来越难管教,不管如何约束和督促孩子,他们都会“我行我素”,让家长拿孩子毫无办法。
(二)问题:家庭坏习惯影响孩子自律
好习惯培养的过程中,常与规则约束和时间意识培养相辅相成,可是纵观很多家庭里,既没有家庭规则,又没有生活作息时间表,也忽略对孩子进行时间意识的培养,哪还谈得上对孩子进行好品质,好习惯的培养呢。
(三)解决:营造好的家庭氛围,培养好习惯
所以家长必须用行动来营造好的家庭氛围,好习惯带动之下,孩子自然就会跟随着大人的节奏走。否则,面对没有秩序的家庭氛围,孩子根本不愿意单方面受约束,随之而来的就是矛盾和冲突。
从长远的教育来讲,家长必须要重视学龄初期儿童好习惯的培养,否则,错过这个阶段,当孩子进入小学高年级后,再去谈习惯养成就很难很难了。习惯缺失,会极大地影响孩子的上进心,学习兴趣,也会极大地影响孩子品质的培养。
还要强调一点,孩子对好习惯培养有一个适应期,如果从现在开始,长期连续性保持下去,孩子会从不适应到适应,直到好习惯定格。
特点四、孩子认知能力明显出现“分水岭”
(一)表现:
老话有云“七岁八岁讨人嫌”。但是,有些孩子七八岁后,行为会表现地落落大方,有礼有节,认知也日趋朝健康方向发展。而有些孩子却呈现对什么都无所谓,尤其是不良行为,根本不再乎别人怎么看,怎么批评。通常这种情况,要么是父母教育缺失、不懂教育,要么是隔代教育占家庭教育主体而导致的。
(二)问题:孩子认知源自哪儿
有家长常问,孩子认知源自哪儿?答案很简单:生活。认知培养一方面源于情感习惯教育和培养,感恩、爱心、孝心、同情心、宽容之心、承受挫折、助人为乐等方面。
另一方面则源于孩子丰富的课外阅读,良好的阅读兴趣,可以让孩子像海绵吸水一样汲取丰富的知识。课外阅读领域是很宽广的,不必拘泥于经典本身,像科学、自然、社会等儿童书刊杂志等都很适合。
(三)解决: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任何学习,最终都要付诸实践。在应试教育的今天,很多地方的知识学习往往脱离实践本身,只单纯追求成绩和分数,最后让孩子成了学习机器。有些孩子可能成绩很出色,但是回归生活后,却表现的截然相反。所以,从学龄初期开始,请家长就要理性看待孩子认知能力的培养,不能单纯只追求成绩本身。
说到认知实践,孩子一日生活,从早到晚,只要家长成为有心人,在亲子陪伴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生活场景,生活现象去随机择取。只有让孩子看得见,体验得到,引导和教育才成为可能;否则,空口说教起到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特点五、对性别有了明确的认识,但性好奇心尚不强
(一)表现:
学龄初期的孩子,此时已经能够明确定位男孩儿和女孩子,也基本清楚了性别角色,知道男孩子与女孩子在衣着和发型上的区别。在与异性同学,或者小伙伴相处的过程中,彼此能够友好相处。但是并不能说同龄男孩儿和女孩儿相处的过程中没有矛盾。
比如,男孩子喜欢用游戏心理面对女孩,追逐打闹过程中常会把她们惹得很烦,如果遇到“厉害的”或有男孩子气的女孩儿,往往会因此发生矛盾和争吵。遇到这些情况,通常老师常会批评男孩儿,而“护”着女孩儿。
(二)问题:谈性色变造成教育缺失
传统的家长常会有谈性色变的心态,面对孩子的性教育都感觉极为别扭。对此,我们必须要告诉所有的爸爸妈妈,性教育既是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是生理教育,如果你不改变传统的观念,淡定面对,必定会造成孩子性教育的缺失。
(三)解决:理性对待,正确引导
由于学龄初期儿童性心理仅限于对简单的性知识问答,此时身体源本性冲动尚且没有建立,所以,这个阶段对孩子进行简单的性教育,基本能满足孩子对性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建议男孩儿由父亲来做性教育,女孩子由母亲来做性教育更为稳妥。
同时,爸爸妈妈们也应该买一些相关的书籍,特别是图文并茂的绘本,来引导孩子观察和了解自己身体器官构造、功能和生理卫生保健等内容。对于异性身体器官构造和功能,也可结合图片来讲解,让孩子进一步了解男孩儿和女孩儿在身体上有哪些不同。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性教育主题应该包括,如何欣赏和接纳异性,比如日常相处、相互尊重,礼貌往来,互相帮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