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满足是胡扯?马伊利一条微博引来13万点赞,道出无数妈妈的痛点!

作者:妈宝帮帮帮 04-13阅读:374次

文|李雪

前几天,马伊琍发了条微博,截至当晚9点,已经有13万人点赞!

她提到的有一点我非常赞同:满足依赖感越是从婴儿时期就得到充分情感回应的孩子,长大才会有安全感才能真正独立!所以,都急什么呀,赖在身边就赖着吧……

孩子的安全感问题我提到过很多次,尤其是3岁以前,父母的及时回应对他们来说,是大脑发育最重要的需求。但是很多父母担心宝宝会不会因此而被宠坏越来越“熊”?我要不要“延迟满足”一下让孩子学会忍耐和等待?

其实,对于3岁以前的宝宝,“延迟满足”的确可能会适得其反,宝宝觉得父母不爱他而用哭闹捣蛋的方式引起父母关注,很多时候孩子犯熊,恰恰是因为没有及时得到满足。

今天的这篇文章会告诉我们,如何用爱和满足,养出一个懂规矩、高情商的娃。

01

需要守规矩时,怎么请孩子配合

兹维卡(舞动导师),当年他大孙子5岁,他买了昂贵的音乐会门票。进场时孙子说:“爷爷我害怕。”

兹维卡说:“哦,我看到你很害怕。那我们离开吧。”然后他说:“这不是钱的问题。”并给孙子买了最喜欢的玩具皮球,说:

“你能勇敢表达自己,我为你高兴。”

一个妈妈要去图书馆,之前跟女儿商量,图书馆这个地方,所有人都不能说话,如果有需要,趴在妈妈耳朵边轻轻告诉妈妈,这样你愿意去吗?女儿说愿意。

图书馆里,女儿悄悄告诉妈妈,要上厕所。妈妈带女儿到厕所,对女儿说,宝贝儿这么久都没说话,也不能跑动,忍得挺辛苦的吧。现在有什么话都可以大声说出来哦。

我的一个来访者,带3岁孩子去电影院,去之前跟孩子说,电影院是所有人一起看电影的地方,大家都不能说话,你觉得可以吗?孩子表示想去。

进电影院大门之前,妈妈说:如果进去以后觉得不可以,就拽一拽妈妈,妈妈带你出来。看了一会电影,孩子有些害怕,妈妈就抱着孩子出来,坐在电影院门外耐心的安抚。

这些妈妈,不会说教孩子、管控孩子,只是单纯的告诉孩子一个地方的规则,跟孩子商量,并且随时关注孩子的感受,把孩子的感受放在第一位,这是真正的有教养的父母

而这样的孩子,自然不会动不动就各种场合犯“熊”。

飞机上遇到一个妈妈和双胞胎儿子,随行3个保姆。我问她,你平时都是带3个保姆出门吗?她说平时带4个,1个孩子2个保姆。我问为啥,她说,保姆如果累了态度就会不好,不能够及时回应孩子,所以要有个保姆轮换休息。

她说,养孩子我就知道一点,充分满足孩子,及时给,所以孩子总是很满足,极少哭闹打架,特别好商量。他的两个儿子确实人格很稳定,困了就睡,醒了要啥就清楚地表达,整个旅程没有干扰到别人

这一行人是刚从迪拜玩回国,女人漂亮、有力量。我觉得有意思的是她从未学过心理学但育儿理念跟心理学一致:及时回应,充分满足。我猜是从小富养出来的自然结果。富养是父母愿意及时回应,能满足时痛快满足,不能满足诚实告知的心态。所以,穷人、富人都可以富养孩子。

02

飞机上的两个妈妈

飞机上另一个妈妈特别“懂礼貌”,不停轻声跟孩子说话:飞机上要注意安静,不要打扰到别人知道吗?你要吃这个东西是吗?妈妈给你剥开,这样吃。你要喝这个是吗,拿好别掉了。你要什么你要跟妈妈说,嘘,安静!你看别的的叔叔阿姨需要休息。你看空姐都很忙我们不要给人家添麻烦……一刻不停歇的跟孩子说话。

同时也跟空姐多次礼貌致歉:不好意思麻烦到你了,不好意思孩子给你们添麻烦了,不好意思,孩子不知道为啥这样尖叫……

她是真的不知道,为啥她的孩子无法安静下来,总是不能专注,经常莫名其妙的尖叫。

所以,孩子为什么尖叫呢?

孩子哭闹、尖叫(排除生理原因)只有两个原因,要么是不满足,要么是被侵扰

● 不满足:比如想要亲密陪伴,没得到满足;当下想要探索体验某个事物,被制止。比如想要吃零食,被限制。

当下的不满足带来大哭大闹,必然有长期不满足做基础。

大部分时候被痛快满足的孩子,遇到某些不能满足的情况,孩子会很通情达理好商量,不会哭闹死缠。

● 被侵扰:父母不停地跟孩子说话,不请自来教育孩子该怎样,越俎代庖替孩子做事情、做决定。

孩子无法专注在自己的空间里不被打扰,所以很容易尖叫、暴怒、焦虑不安,无法专注。

如果一个孩子经常莫名其妙的尖叫,那么他至少有一个抚养者,很喜欢唠叨说教,经常没完没了的说教孩子。无论他说的内容多么正确,语气多么温和。

说教是家长把自己的焦虑不安扔给孩子的方式,孩子被家长的焦虑如潮水般包围,肯定感觉要疯,所以尖叫自保。

03

经常满足的孩子情商高

一位网友说,孩子要摘星星摘月亮的人,从来就没有真的了解过孩子。

如果从小获得及时满足,他们会很清楚哪些是现实可行的,那些不可行,而且很好协商。

说要摘星星的大人,本来就假设孩子是恶魔,其实孩子是最真实的天使。

经常满足带来快乐,人性就这么简单。

也有微博网友说:纯粹是胡说八道。我小时候就是要啥给啥,我感觉自己现在就是性格不独立,懒,什么都靠着家里,任性。我周围的有的富二代,饭都要妈妈递过来,书读不好,爱好就是打游戏,赌博。我看得太多了,溺爱是最差的教育方法。养大的孩子都不成器。

几乎每个爱无能的父母,都会说,我就是太溺爱孩子了。没想到,还真有孩子信……

04

幸福的孩子,不会随便“熊”

养孩子的幸福在哪里?在孩子开心的玩着食物,手舞足蹈时,你看见了他,你被他的喜悦和临在感染,你们相视一笑,就是幸福链接的时刻。妈妈的生命,被这样扩展和滋养了。

孩子的幸福在哪里?孩子的幸福在于自己手舞足蹈享受食物时,他被妈妈看见了!妈妈感受到他的开心,孩子的存在因此被确认。

养孩子的辛苦在哪里?在于孩子专注玩食物时,妈妈对孩子当下的感受视而不见。妈妈睁着眼,却是全盲,焦虑地活在头脑想象的世界里,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

他怎么没把勺子挖出食物放进嘴里,他今天才吃了一个蛋怎么就不吃了,他总是这么玩,不成规矩,会营养不良的,我该怎么训练纠正他的不良习惯……

这样养孩子,真是一场酷刑。对父母和孩子双方,都是。

当一个孩子的感受经常被父母看见,被父母重视,这个孩子天然的就会懂得体贴他人的感受,同时尊重自己的感受。这样的孩子,尊重规则同时温暖流动不僵硬,情商特别高。

总是被说教管控的孩子,到公共场合会控制不住的“人来疯”,侵扰别人。

作者:李雪,心理学学者,从事心理学研究近十年,创办“初心心理”,畅销书作家,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亚马逊和当当网正在热销,新浪微博@李雪爱与自由。李雪;本文来源:公众号“李雪爱与自由”(lixuexinlixue)。

【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