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类妈妈带出来的孩子,说话时间会比同龄人晚,赶紧改!

作者:养生学说 05-04阅读:1360次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同龄孩子,有的说话特别早,特别准,而有的孩子两三岁了,还只会简单的词句。上周末带宝宝去游乐场玩,当我家宝宝说出:“妈妈玩,妈妈铲”时,旁边一位妈妈好激动,原来她家孩子和我家孩子一样大(同样14个月),她的孩子却连“爸爸妈妈”都还不愿意叫。我特别观察了一下,在孩子玩的过程中,这位妈妈自始至终都没有和宝宝交流。其实我想说,孩子说话的早晚,和妈妈有很大的关系。

这三类妈妈带出来的孩子,说话时间会比同龄人晚,赶紧改!

第一类:不喜欢跟宝宝交流的宝妈

有的宝妈认为宝宝小,根本听不懂话,所以不喜欢和宝宝说话交流,给宝宝做什么事都是闷闷的。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妈妈别以为宝宝小就什么都听不懂,其实妈妈和宝宝交流的越早,交流的越多,宝宝脑袋里面积累的词语就多,表情也更丰富。

妈妈可以这么和宝宝交流:其实从宝宝出生,妈妈就应该和宝宝交流了,爱的眼神交流,微笑交流,当然还有语言交流,当你抱着宝宝时可以说“宝宝,我是妈妈”,喂奶时,你可以说“宝宝,吃奶了哦”,宝宝睡觉时,可以说“乖宝宝,睡觉了”……

如果宝妈很少和宝宝讲话呢,宝宝就会缺乏一个学习模仿的环境,语言发育受不到刺激,开口说话的时间自然就晚啦。

第二类:用不同口音跟宝宝说话的妈妈

有些妈妈在跟宝宝说话时,不注意语言,一会普通话,一会又用方言,这样的话,宝宝肯定有点蒙了,不知道是该模仿哪种口音,这样当然就会导致宝宝说话晚了。

妈妈跟宝宝交流时,最好保持语言一致,让宝宝更容易理解和模仿。

第三类:过于“勤快”的妈妈

很多“勤快”的妈妈对孩子过分溺爱,让宝宝懒于说话,失去了学说话的动力。比如孩子想喝水,刚想张嘴提出要求,这时勤快的妈妈就已经把水杯递了过去。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形成惰性心理,不想再张嘴说话,而只是通过手势和眼色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妈妈应该要引导宝宝说出来,当宝宝还听不懂话,你给宝宝喂水时,就可以说“宝宝喝水”,当宝宝能听懂还不会说时,你可以说“宝宝是要喝水吗?”,每天不断的重复,这样就能刺激宝宝的语言发育。

一般宝宝到了10个月左右,会叫爸爸妈妈。当然,因为受个体差异、家长的互动交流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宝宝开口说话的时间有些差异,有的会稍早或稍晚一些,家长们没必要过于担心。但如果到了2岁宝宝还不会说话,或者3岁时有词汇量小于50、构音不清等情况,则要考虑宝宝可能存在语言发育迟缓或孤独症等情况,这时候要带宝宝去医院检查一下。

你平常生活中注重和宝宝交流吗?如果你也属于这三类妈妈,要尽早改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