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越忙孩子越添乱?原来孩子需要的是……

作者:尹建莉父母学堂 07-27阅读:2119次

前段时间有点儿忙,有几次晚上回到家还要加班。这种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赶紧把娃喂饱、洗干净、哄睡着,好去干活。可我家这位一岁半的大爷团子小朋友,非要趁着这时候添乱:越是菜已经洗净切好要下锅的时候,他越是拽着我的衣角让我去陪他玩小汽车;越是好不容易把他哄睡了我开始做PPT的时候,他越是一个小时醒三次,鬼哭狼嚎地让我陪他睡。眼看着时间一点点逼近晚上十一点,而拿回家的活儿还没怎么开始,再想想第二天的工作任务,实在是无法淡定。强压下内心一万头奔腾的草泥马,一遍遍提醒自己:亲生的,亲生的,亲生的……


这样的场景想必很多爸爸妈妈都不陌生。孩子就是有这种本事,总能敏锐地捕捉到我们最不方便的时候,然后开始兴风作浪,让老母亲老父亲真想问天问大地:为啥我越忙你越来添乱?




其实,孩子的这种表现实在是情有可原。当我们心里惦记着没完成的任务时,不管是要赶紧写出来的工作报告还是一盆没洗的脏衣服,我们整个人都会处于一种紧绷甚至焦虑的状态,即使不在行为上表现出来,我们身上也会散发着焦虑的能量,被孩子敏感的小雷达准确地察觉到。而这种能量是会传染的,孩子被传染后会很不舒服,他会本能地找最亲近的人给他安抚,希望能得到我们的帮助去化解这种能量。


同时,我们的心不在焉也会让孩子感受不到高质量的关注。研究发现,人类这种动物,因为幼年时期特别长,幼儿必须得到成人的关注和照顾才能生存,所以我们的基因就决定了孩子对父母关注的数量多寡和质量优劣都非常敏感。


有时候,虽然我们陪伴在孩子身旁,但心思并没有在他身上,出于本能,孩子就会做一些事情来让父母注意到自己。像我的儿子这样还不太会表达自己的孩子,就会用哭、喊、闹、拉扯等简单粗暴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当他长大一些后,就可能采用更高级的方式,比如调皮捣蛋、故意造成一些损害等。虽然行为不同,但实质上都是在求关注。我们有事要忙正是引发了孩子的“关注危机”,孩子才会给我们“添乱”。




那我们怎样才能缓解这些亲子需求之间的冲突呢?以下是我在生活中总结出的几点,与大家分享:


适当降低对生活的要求


那天的晚饭,我本来是打算炒两个菜的,犒劳一下最近工作辛苦的娃爸和自己,但团子不依不饶让我陪,娃爸又还没下班,炒菜大计只好作罢。我心里安慰自己:没关系,那就吃一顿速冻饺子吧。于是,支锅烧水,等水开的时候陪着娃玩玩具,读绘本。半小时后,饺子上桌,一家人围在一起,热热闹闹、开开心心地吃了一顿饭。我暗自庆幸没有执意扔下孩子去做饭,因为,对于孩子来说,营养全面的饭菜固然重要,爸爸妈妈的陪伴更是弥足珍贵的。


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小事,我们都可以适当放低要求:地板不一定每天都擦一遍,一周一次也无妨;袜子不一定穿完马上洗,攒几双丢进洗衣机也可以;被子不一定每次都叠成豆腐块,铺在床上晾晒一下更利于健康呢。当我们放下了对这些小事的执着,就会发现我们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柔和了起来,也会省出很多时间,可以更及时、更专注地回应孩子的需求。




用游戏带来欢笑,补足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来给我们“添乱”的时候,就是他内心安全感不足的时候,他希望能确定我们是爱他、在意他的。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跟孩子玩一些能带来欢笑的游戏,让孩子在笑声中释放压力、确认爸爸妈妈的爱。


有一次,我有一些工作必须要做,但团子又想让我跟他玩儿,于是,我暂时放下手里的活儿,先跟他玩儿起了他最喜欢的“妖怪来了”的游戏。我扮成张牙舞爪的大妖怪,作势要去捉住他把他吃掉,追着他满屋跑,可是不知为何大妖怪总是出洋相,不是撞上了沙发摔倒在地,就是踩到了地雷痛得哇哇叫,好不容易捉到他开吃了,吃了几口发现吃的不是宝宝而是枕头……团子被大妖怪逗得哈哈大笑。


玩了几分钟后,我搂着他坐在地上,把他最喜欢的玩具小火车放在他身边,认真地对他说:“宝贝呀,妈妈知道你非常想让妈妈陪你玩儿,但现在妈妈要去处理一些工作,先让小火车陪你好吗?”团子没有再抗拒,开心地接过小火车自己玩儿了起来。那天,一直到晚上睡觉,他都是非常愉快的状态。


可能许多爸爸妈妈会觉得为难:自己工作一天已经非常疲惫了,回到家还有家务要做,哪里还有心情和体力陪孩子玩游戏呢?其实这里面有个小奥秘:我们以为陪孩子玩儿会让我们更累,但事实恰恰相反,当我们全身心参与游戏动起来时,我们体内的压力荷尔蒙会得到释放,同时还会产生脑内啡和催产素这些让人感到快乐的化学物质,所以一场游戏下来,我们通常会和孩子一样开心起来,工作一天的疲惫也会一扫而光。而且游戏时间并不需要很长,几分钟的全心投入即可,之后孩子会更加愿意配合我们,而我们自己也会感觉精力更加充沛。





带着同理心看见自己、接纳孩子


那天晚上,团子一个小时内第三次醒过来,大哭着让我陪他,我的耐心已经要被磨光了,虽然还把他抱在怀里安抚,但脑海中已经在怒吼: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不省心!看不到大人正忙着呢吗!忽然间,被自己脑海中的这几句话吓到了:这不是我小时候曾经听到的话吗?现在大哭着紧紧抱住我的团子,不正像小时候渴望父母陪伴的自己吗?我的心一下子柔软下来,怒火全无踪影。


我轻轻地抚摸着团子的后背,对他,也是对小时候的自己说“宝宝不害怕,妈妈来了,妈妈陪着你。”怀里抱着他,心里抱着多年前那个小小的自己。或许是感觉到了我情绪的变化,团子很快安静下来,在我怀中睡去,一夜好眠。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接受孩子“添乱”,是因为我们自己小时候也曾因此不被接纳。我们的文化环境弘扬的是“舍小家顾大家”,我们会宣传丢下家里生病的孩子坚守工作岗位的医生教师,但绝不会赞扬跟单位请假去看孩子在学校演出的爸爸妈妈。这样的环境对“好孩子”的定义是听话、懂事、省心,不给大人添麻烦。


当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就无意识地把这套标准套用在了孩子身上,当孩子用激烈的方式争取我们的关注时,我们会批评他,甚至心里暗暗怨恨他:我也是这么过来的,为什么你就不能忍着?我都不曾被好好照顾,你凭什么要求我来照顾你?

幸运的是,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时,就是改变的开始。看见当年的自己,就是看见了今天的孩子;抚慰今天的孩子,就是疗愈了当年的自己。





无法及时回应孩子时,真诚地与孩子沟通

无论我们多么努力,总会有一些时候,我们确实是无法立即调整自己的安排去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这种时候,我们也不必勉强自己,只需真实、真诚地告诉孩子自己的困难即可。


心理学家李雪说:“满足孩子之前尽可能先满足自己,对孩子能做几分做几分,做不到的时候不攻击自己,也不攻击孩子。一个真实有觉知,尊重界限的妈妈,孩子不会跑偏,孩子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


这里,难就难在“不攻击自己,也不攻击孩子”。当我们无法及时回应孩子时,最常见的两种情绪就是:1. 愧疚,感觉自己没有照顾好孩子,不是好爸爸/妈妈;2. 愤怒,责怪孩子不懂事,明知道爸爸妈妈忙还要添乱。无论是攻击自己还是攻击孩子,都只会让双方继续纠缠在负情绪中。


这时候,如果能真诚地告诉孩子:抱歉宝贝,妈妈现在没有办法陪你,一个小时后妈妈可以陪你一起玩。只要孩子已经到了可以沟通的年龄,并且之前没有太多被“放鸽子”的体验,那他通常是非常讲道理的。我们只需要信守承诺,在忙完之后给他高质量的陪伴即可。


孩子的“添乱”,并不是没有来由的,通常都是源于他真实的需求,是他在用自己不成熟的方式告诉爸爸妈妈自己需要关注了。“孩子最不可爱的时候,恰恰是他最需要爱的时候”,如果我们能记得这句话,给出温暖有爱的回应,那么所有“添乱”就都会迎刃而解了。


作者介绍


宏子,高中教师,家庭教育和蒙氏教育爱好者和研习者,家有男娃一枚,现居美国新泽西。坚信育儿即育己,坚持学习最优秀最先进的育儿理念,愿意将自己的育儿心得与更多人分享。